《黑羊》:偷盗变成幸福的荒谬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3 12:07

《黑羊》也是一则寓言。这里的人物没有具体的国家、民族、时代,甚至连性别都没有。他们只有共同性,没有个性。正因为这样,可以看出它所表现和揭示的,不是人物的特殊命运,而是人类共性的某一个方面。这则寓言也不像一般的寓言那样以教人为善为主题,相反的是揭示了一个人人都偷的恶性循环。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人物和情节都是极端反常、极端荒谬的。

《黑羊》:偷盗变成幸福的荒谬

要读懂这篇寓言,就要抓住“荒谬”的特点。

荒谬的第一个层次:首先是人人都偷,从习惯于互相偷窃,到只有互相偷窃才能维持生存的秩序。其次是大家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荒谬到极点,同时也是正常到极点。大家都是贼了,大家就没有了贼的感觉。有一部分人偷盗,用正常理性看来,是道德堕落,可是大家都偷,还是互相偷,就没有了被偷与偷的矛盾。这个逻辑一面显得荒谬,一面又有道理,也就是荒谬而有理。

荒谬的第二个层次:正常的、诚实的、不偷的人,反而变成了不正常的人。原因是一人不偷,就造成另一个人不能偷。因为他的正常,却打破了此间的“正常”。他不偷,弄得别人没有了口粮。从正常逻辑来说,这是无理的。但是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又是符合逻辑的。这是第二个层次的歪而有理,可以说是歪理的第二次歪推。

荒谬的第三个层次:诚实人离开了家,让人去偷他家里的东西,但是自己不偷别人的东西。久而久之,没有被偷的人,就变得富了。而老是偷诚实人家的人,因为没有东西可偷,就变穷了。从表面上看,是符合这个环境里的现实,是有道理、符合逻辑的。但是,从实质来看,用这样的逻辑来解释穷人和富人的分化,又是荒谬的。

这歪理歪推的第三个层次,是一个很关键的层次。不过,这里的歪理似乎与之前的歪理有些不同。那就是从字面上看是歪的,但是从实质上来看,又是歪中有正。正在哪里呢?富人的财富,是从诚实人家里偷来的。这一点很深刻,至少代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观念:所谓偷财富,其实就是阶级剥削。

但寓言又并不是在图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观念,他的观念和这个学派的阶级剥削的观念还有些不同。这就产生了第四个层次的荒谬:富人停止偷窃,雇佣穷人偷窃,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两极分化。这同样是荒谬的,却又符合这个特殊环境的逻辑。这第四个层次的歪理歪推,仍然是歪中有正。不过歪和正的反差更加强烈了,歪得更加无理,正得更加深刻了。

第五个层次的荒谬:富人不能停止偷窃,一旦停止,就会变穷。于是雇佣穷人来看守财富,免除了被偷的可能,久而久之,人们就忘却了偷和被偷,只说富人和穷人。这是极其荒谬的,但是其中又蕴含着极其严酷的真理。作者唯恐读者不明白,最后又加上一句:

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人人都是贼,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观念,而是卡尔维诺人性论的观念。在他看来,人的本性中,就有某种自私的本能。不仅富人如此,穷人也是如此。社会现实弄成这个样子,富人要负的责任应该比穷人多一点。因为正是他们雇佣了穷人去偷窃,又去看守他们的财富,使得穷人要偷也不可能了。整个情节很荒谬、很可笑,然而又十分深刻和严峻。可笑,令人感到些许幽默。而深刻,则令人感到冷峻。这是一种冷峻的幽默。这里似乎很难找到罪魁祸首,有的只是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有点黑色幽默。

《黑羊》:偷盗变成幸福的荒谬

本文另外一个版本的结尾,在文字上和这个版本有些差异:

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这就更加深刻了。深刻在把警察局和监狱的性质,定性为为富人服务的暴力工具。文章最后还有一句:

唯一诚实的只有那个诚实的人,但他不久便死了,是饿死的。

这里的意味更加深长,但也更加绝望了。世间唯一诚实的人死了,活在世上的都是贼,都是在相互欺骗的人们。这太可怕了,人性太黑暗了。

卡尔维诺是一个思想很深刻的作家,但是他的文章风格却是十分朴素的。在《黑羊》中,通篇都是简洁的叙述,连起码的描写都没有。但就凭着这样的叙述,却使得他的作品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黑羊》:偷盗变成幸福的荒谬

最后补充说明一点,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黑羊》。在英语中黑色代表邪恶,白色则象征善良。作为俚语,“黑羊”就是败家子,害群之马。一只黑色的羊,通常意味着给家人带来耻辱的成员。在卡尔维诺笔下,黑羊不再是少数对多数的危害,而是多数人皆如此,人性中普遍隐藏着恶的基因,真是令人恐怖。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