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坏孩子"的母爱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3 12:20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也就是说,形式上它是散文的,而在实质上,它是诗的。一眼可以看得出来,这里没有采用现代诗歌的分行形式,而是采用了散文的连行形式。但是它的艺术方法却不是散文的。因为它明显不是散文式的写实,而是想象的诗化特点。

《金色花》:"坏孩子"的母爱

读者想来不难辨析,关于读过的亲情散文,许多都是写实的,所写的人物、景物,都是特殊的,有名有姓的,有时间地点标志的。而泰戈尔的诗里,这个孩子和母亲,没有姓名,也没有具体地点。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亲子之爱。

人物形象、时间、空间的概括性,是诗的特点,正是因为它是概括的,所以它是想象的,是诗人想象化、情感化了的表现。想象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变异,也就是把表现对象变异为自己假定的意象。有了变异的意象,才可能有寄托情感并加以美化的充分自由。

懂得了这一点,才能理解为什么这首散文诗一上来就把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因为金色花提供了一种美好的意象。这种意象所要表达的是孩子对母亲的美好感情。花的美好和感情的美好是一致的。

寄托在金色花这个意象中的,如果仅仅是一般化了的孩子感情,那也可能是模式化的。泰戈尔这首诗的生命在于,这是一个把自己形容成为母亲的花朵的调皮孩子。之所以要变成花朵,不仅是为了变得美好,而且是为了和母亲开玩笑,让母亲找不到它,而它自己却能看到母亲在工作。就是这种调皮,也是美化了的。例如金色花开放了花瓣,默默地笑着,看母亲工作。其次,亲情的美好,还从花瓣的香气上表现出来。母亲闻到了花瓣的香气,但不知道是来自孩子身上。

《金色花》:"坏孩子"的母爱

这种调皮的进一步发展,变为对母亲阅读的干扰:用影子去干扰她阅读诗行。这种干扰,无疑是一种美好的调皮,显示了亲子之间的独特亲密。当孩子出现在母亲面前的时候,母亲对他的疼爱,并没有用亲密的语言来表现,而是用表面上责骂的语言: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责骂的语言不但没有任何责骂的意味,相反却显示出更加亲密的感情。这个“坏”字用得相当好。这是作者对语词在特殊语境中的潜在能量的一种发现。如果不是这样,把“坏孩子”改成“好孩子”,反倒煞风景了。

而孩子却并不因为母亲的责难而感到害怕,相反更加调皮起来:

“我不告诉你。”

这比之“告诉你吧,亲爱的妈妈”,不知要好多少倍,因为调皮增加了亲密之感。

《金色花》:"坏孩子"的母爱

关键词语超越了字典语义,在具体语境中产生特殊意蕴,和人物的心灵有一种奇妙的联系,在这里可以进一步体会。这首诗写的虽然是想象的意象,其中有一些细节的特点,显然与我们民族的习俗不同(例如母亲读印度史诗,做祷告),但这样的景象,这样的情感,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曾经体验过。

这是文学感染的一个奥秘,它内在的情愫,总是具有唤醒人类心灵记忆的功能。文学形象不管多么普遍,总是能唤醒特殊的心灵经验,不管多么特殊,总是能让广大读者得到感动。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