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词风改变的功绩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2 02:09

苏轼革新宋词的功绩还体现在对词风的改变上。随着题材、词境的拓大,苏轼对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也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表现在词风上,苏轼一方面承袭着晚唐五代以来的婉约缠绵的词风,另一方面又突越了前人的局限,开创了一种与传统曲子词迥然不同的新风貌,即人们常说的“豪放”。

苏轼对词风改变的功绩

我们知道,苏轼开始写短调时曾受欧阳修影响,后作长调时,亦受柳永的影响。但他“在高峰面前,不是向上攀登,而是另辟蹊径,建造另一座高峰”(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他改变词风,就是从力辟柳词开始的。他在写成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后,曾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密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为壮观也。”可见,苏轼对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颇为自喜自负。他有意在柳永之外另开境界,树起“自是一家”的旗帜。

苏轼对词风改变的功绩

在今存的三百多首苏词中,尽管真正称得上“激昂排宕”(夏敬观语)、“句句警拔”(苏轼语)、“横放杰出”(晁补之语)的豪放词作并不多,但它们却给北宋词坛带来了新的生机,“指出向上一路”(王灼《碧鸡漫志》)。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须关西大汉,弹铜琵琶、铁绰板”来歌唱,由此可见其“豪放”。如果说“豪”和“放”是一个方面的两头,那么他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偏于“放”这一头。(参见陈迩冬《宋词纵谈》)这首词对月怀人,天上人间,一任想象纵横驰骋,最后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希求作结,体现出词人洒脱的性格和旷达的胸怀。

除豪放、旷达而外,苏词中还有不少的婉约词也写得十分出色。如他那首题为“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江城子》,写对亡妻的悼念,风格委婉,真挚感人。又如题为“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水龙吟》,是他咏物词的名篇。作品从写花引出女子的愁思,“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写得幽怨缠绵,清丽舒徐,就是与宋词中最出色的婉约词相比亦毫不逊色。由此可见,苏词虽以豪放为主调,但又呈现着丰富多彩的风格。

苏轼对词风改变的功绩

苏轼在词风上另一个方面的革新,就是使词风“雅化”。这一点往往被人忽视——因为他开创“豪放”词风的功绩,光焰夺目,引人注意;相形之下,“雅化”词风就不大为人所重视了。其实,苏词的“雅化”,影响也同样深远:他基本上结束了“婉约”词中雅俗并存的局面,而使它向文人士大夫趣味的“雅化”方向发展,从此“柳氏之作,殆不复称于文士之口”(徐度《却扫编》卷下)。至南宋,出现了姜夔等人的雅词,从中更可以看出苏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