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在音律上的贡献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2 02:37

作为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不仅取得了他之前的大多数婉约词家都不及的多方面的语言成就,而且在音律上的贡献也十分突出。

周邦彦在音律上的贡献

周邦彦是一个音乐家兼词人,他妙解音律,能自度曲,家有顾曲堂。此名渊源有自,三国时周瑜精于音乐,相传若奏乐有误,醉中亦能察觉指正,故时人谣谚曰:“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周邦彦自取堂名为“顾曲”,足可说明他对音乐的爱好和自负。

周邦彦精于音律,首先表现在创调方面。我们知道,“词本管弦冶荡之音”(《四库全书提要.〈乐章集〉提要》),作词,必须是音乐性和文学性两者的和谐统一。在这方面,周邦彦之前的柳永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善为歌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叶梦得《避暑录话》);所作《乐章集》多为慢词,其中有不少是他独创的“新声”。但必须指出的是,柳永词之合于律调,多为教坊即兴而作,取其易于迅速入乐歌声,故声律、音韵、字句并无定格。同一词牌若干首词的字句有时参差不齐。如《乐章集》中《倾杯》一调竟有七体之多,规范方面并不严格。此种情形经秦观渐趋谨严;而发展到周邦彦,在词之音律方面已完全形成一种“规范化”,词的格律才“最精审”(刘熙载《艺概》)。他一方面汲取婉约派各家之长,一方面利用掌管大晟府的机会,发挥了自己卓越的音乐才能,苦心经营,从形式上把处于草创时期的柳词规范化,促其定型,使之完美,尤其是他的长调,更是南宋许多词家模拟、仿效的范本。《清真词》中如《浣溪沙慢》、《拜星月慢》、《粉蝶儿慢》、《长相思慢》、《华胥引》、《蕙兰芳引》、《荔枝香近》、《隔浦莲近拍》、《红林擒近》、《花犯》、《玲珑四犯》等,都是他创制的“新声”。

宋代张炎在他的词学专著《词源》中说:“迄于崇宁,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沦落之后,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调之声稍传。而美成诸人又复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的确,经过周邦彦的审音创调,宋词的格律化基本形成,词调更趋丰富繁复。需要说明的是,大晟府置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九月,而周邦彦提举大晟府是在政和六年(1116),其时已61岁,五年后卒。实际上,周邦彦在音律上的成就并非提举大晟府以后才取得,这是他一生努力实践的结果。王国维说:“楼忠简(楼钥)谓先生‘妙解音律’,惟王晦叔(王灼)《碧鸡漫志》谓:‘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王灼所记,说明周邦彦和柳永一样,曾在民间与乐工歌伎合作歌词,这也是符合事实的,并非说明周氏不知音。不过,通过提举大晟府,使周邦彦对词乐更精通了。清真词中如中吕《六丑》、越调《兰陵王》,就是利用大晟府新腔曲谱填制的。他所创词调,注重以文字之声律以应合乐曲之乐律,音韵清蔚,音节谐美,既无苏轼词调“不协音律”之弊,与柳永的市井新声也有雅俗之别,故深合词坛时好,传唱既广且久。

周邦彦在音律上的贡献

其次,谨守格律。格律是词“美之托于形者也”(王易《词曲史》),不合格律的作品便被视为“句读不葺之诗”(李清照《词论》)。因此,词的创作比起诗歌来要困难得多。词最初参用诗律,只分平仄,后来三仄又分上去,两平须辨阴阳,出现了诗律宽而词律严的现象。李清照《词论》说:“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而词律之严又莫过于清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片玉词提要》有云:“邦彦妙解音律,为词家之冠。所制诸调,非独音之平仄宜遵,即仄字中上、去、入三音亦不容相混,所谓分刌节度,深契微芒。”诚然,周邦彦这一成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大抵自民间词入士大夫手中之后,飞卿已分平仄,晏、柳渐辨上去,三变偶谨入声,清真益臻精密;惟其守四声者,犹仅限于警句及结拍”(《唐宋词论丛.唐宋词字声之演变》)。清真词中有许多“四声体”(即要求平、上、去、入四声都一一依填),如《琐窗寒》(暗柳啼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渡江云》(晴岚低楚甸)、《应天长》(条风布暖)、《解语花.元宵》、《倒犯.新月》、《玉烛新.梅花》、《绕佛阁.旅情》等,皆直接受柳永词的影响。但柳永词在音律字句等方面还不够规范,仅以字句多少为例,同一词调的词,相差字数竟达数十字之多。例如,同是《凤归云》,两首相差十七字;同是《轮台子》,两首相差二十七字。而周邦彦所制诸词,不仅“调有定格,字有定数”(宋荦《瑶华集序》),且由平仄进一步而讲究四声的适当安排,故夏承焘先生说:“四声入词,至清真而极变化。”(《唐宋词论丛》)

由于周邦彦所创之调,其平仄四声大多极为严格,以至于被后人喻为“词中老杜”。如王国维说:“词中老杜,则非先生(指清真)不可。”(《清真先生遗事》)近人邵瑞彭亦认为:“词家有美成,犹诗家有少陵;诗律莫细乎杜,词律亦莫细乎周。”(《周词订律序》)这些评价都是有一定根据的。请看其《绕佛阁》之前两叠:

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

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

周邦彦在音律上的贡献

此词为“双拽头”。所谓“双拽头”,即三叠词中前两叠字句相同的。根据夏承焘先生的说法,“《绕佛阁》之双拽头,且四声多合”。此(指前两叠)十句五十字中,“敛”上去通读,“迥”“动”“迤”阳上作去,“出”“清”入作上,四声无一字不合。(《唐宋词论丛.唐宋词字声之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