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硕人》女性美之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05 09:54

《卫风·硕人》女性美之歌

《诗经》中最有声色的是《国风》,《国风》中最活跃的是妇女。桑间河下,衣香鬓影,举手投足,此哀彼乐,无不有她们千变万化的形象,这些诗歌的语言,又都有创造性的艺术特色,这也说明民歌与妇女的水乳关系,无女性即无文化、无艺术,无女性,美学史便显得苍白。

齐庄公的女儿出嫁到卫国去,要做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了,卫国人为她的新婚而歌唱: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卫风·硕人》女性美之歌

《左传》隐公三年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太子)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诗序》据此说是庄公惑于嬖妾,故卫人作此诗怜悯庄姜。但她刚刚出嫁,诗人怎么知道她“无子”,前人早已辩驳。但庄姜长得很漂亮,倒是事实。

劈头第一句写她身材修长,含欣赏口吻,仿佛舞台上的亮相。古代无论男女都以高大为美,可能是用北方人的标准。次句指锦衣上再罩一件外衣。这是女子出嫁时途中遮蔽尘沙用的。下面叙述她的高贵身份。“姨”为男子对其妻的姊妹之称,现在还在用;“私”则是女子称她姊妹的丈夫,现在却无此称谓了。邢国在今河北邢台,谭国在今山东历城东。

第二章是最精彩部分。她的那双手白嫩得像茅草的嫩芽,肌肤柔滑得像凝结的油脂,头颈白得像天牛的幼虫,牙齿的洁白整齐像瓠瓜的子,头角方正如小,眉毛弯而长如同蚕蛾。《君子偕老》中的“扬且之皙也”,《野有蔓草》中的“清扬婉兮”之“扬”,都指额,因额广便显得容貌开朗,颜角丰满。“齿如瓠犀”句,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以“齿如含贝”作比,到西汉的东方朔改为“齿若编贝”(见《汉书》),不过那是用在男子身上。但以天牛的幼虫比美女的头颈,现代懂得审美心理的作家,恐怕不会这样写了,读者见了反而会不舒服。

“巧笑”两句是名句,是说笑起来双颊现着酒窝,顾盼时两眼黑白分明。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此二语,绝唱也。”曹植《洛神赋》的“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权”指双颊)即此意,但句次前后不同。

第二章的前五句,只是写容貌上美的特征,末两句先写表现性的笑,其中隐含新娘的娇羞,然后展出黑白分明(盼)的美目,《长恨歌》所谓“回眸一笑百媚生”,正见得眼和笑在表情上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的“敖敖”也指修长。“说”是停车下马,“骄”是马的肥壮貌,“茀”为遮蔽女子车辆之物,“翟茀”指茀上用雉鸡羽毛为装饰。这章写她先在近郊歇息,四匹雄马的铁络头便用红绸缠扎。大夫们都来朝见,侍从人员要他们早退,免得增添夫人的疲劳,因为还要乘上遮着翟茀之车去和卫君相会。

她停车地方在黄河边,罛是渔网。时间该已晚了,河上响起活活的水流声,濊濊(音或)的撒网声,鲤鱼鲔鱼(一说是鳝鱼)发发的跳跃声。丛长的芦荻在晚风里摇曳,服饰华丽的众多陪嫁之女,气概威武的护送诸臣在活动着。齐国是姜姓,所以这些女子也姓姜。

第一章写阀阅之尊的家世,俗所谓金枝玉叶。第二章写她姣美。第三章写她憩息时车马之盛,大夫来见,已显得国君夫人的身份。第四章写陪嫁送嫁的男女人员之多,托出齐国的富强,与上文齐侯之子,东宫之妹相呼应。

第三章“无使君劳”之“君”有两说,一说当时国君夫人也称君,如《春秋》称文姜为小君。一说指卫庄公,朱熹《诗集传》说:“此言庄姜自齐来嫁,舍止近郊。乘是车马之盛,以入君之朝……故谓诸大夫朝于君者宜早退,无使君劳于政事,不得与夫人相亲。”但上文明说“说于农郊”,有的人甚至以为她这时还在齐境。按照朱熹说法,她在农郊歇息后,便即入朝成礼,和卫君相见。这固然也说得通,但末章又分明是农郊景物,如果已到卫宫,怎么还有河水、渔网和芦荻?魏源《诗古微》八也以“君”字义同“女君”,庄姜此时尚在途中,“至翟茀以朝而后,乘翟车以入国,更翟衣以见君也”。这是说,“翟茀以朝”非现行之事,只是即将进行的准备性动作。在这首诗里,卫君始终不曾出现。

《硕人》是早期写“女性美”最特出的一篇,后来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也是用物体作比喻,但“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已是从心理上来表现他的审美趣味。曹植的《洛神赋》,以宋赋为胎息,成为“女性美”创作中更有典型性的力作,他的“秾纤得衷,修短合度”,原是取法于《神女赋》的“秾不短,纤不长”,曹赋却显得庸浅直率了,那等于说,不肥不瘦,不长不短。这样的话,谁不会说呢?宋赋是说,丰腴而不矮短,否则便显得矮胖;纤细而不修长,否则便显得竹竿似的。为文之道,有时需要直说,有时便得转个弯子。

注释

1、这里的“子”指女儿。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