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车邻》早期的秦国君臣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05 09:24

《秦风·车邻》早期的秦国君臣

在结束《齐风》和《魏风》、《唐风》(即晋风)后,就要介绍《秦风》。齐、晋在当时是大国,秦也正露头角,后来终于继齐、晋而霸。

秦王姓嬴,起先僻处西北,近鸟鼠同穴山(今甘肃渭源西)。西周孝王时,封他的臣子非子于秦(即今甘肃天水县的故秦城),养马于汧渭之间,马因此而繁殖,疆土也逐渐扩大,实际还是过着游牧生活。到了周宣王时,又命非子的曾孙秦仲为大夫,在征讨西戎的战役中被杀。后来幽王也被犬戎杀死,他的儿子平王东迁,秦仲的孙子襄公派兵护送平王,其实已有野心,平王乃封襄公为诸侯,并说:“能逐犬戎即有岐、丰之地。”襄公将犬戎击走后,遂有东周的西都八百里之地,并以附庸而为诸侯,迁都于汧(今陕西陇县的汧城)。从这时起,秦国便想和其他的诸侯争雄。

《秦风》共十篇,都是叙述上层集团的事件,王夫之《诗广传》所谓“秦无燕婉亵情之诗”。第一首是《车邻》,旧说是记述秦仲开始有车马、礼乐、侍御,又能竭诚延揽宾客的盛况,总之是写早期的秦国君臣交接时的情趣:

有车邻邻(辚),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秦风·车邻》早期的秦国君臣

第一章写臣子来到秦君宫前,只见车铃在响着,白额的马在嘶叫着。气象极为庄严。但要见到国君,必须先请国君的寺(侍)人去通报。这和后世之见长官的惯例倒很类似。明人宗臣《报刘一丈书》中描摹的相公门下那位司阍的气派就淋漓尽致。相公之门本来不容易进去的。

见到国君,国君却和他一同奏瑟鼓簧,还说:今天如果不及时行乐,日后眼看就要衰老,死亡了。这也并非全是颓废虚无的思想,《唐风·山有枢》的“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手法上完全相同。即是说,以山漆隰栗唤起音乐,又由音乐激发快感,是当时一种常用手法,可能由于乐器多半用木材所制,所以“樂”字从“木”。《鄘风·定之方中》即说:“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琴瑟是最古老的丝弦乐器,每瑟二十五弦,弦中一根是黄色的,其余都是红色的。簧是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用竹木或金属制成。演奏时,手按簧管下端的指孔,横吹于口,故有“簧,横也”之说。

目前出土的最早琴瑟为春秋时代,在那时是一种新乐器,使用或不很普遍,郭沫若以为琴瑟出现当在春秋时。(《青铜时代》)《战国策·齐策》中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可见到战国时,民间鼓瑟弹琴已经很普遍了。

《车邻》这首诗,乍看似很平淡,但方玉润《诗经原始》却说得很有意思:这时尚是秦国开创之始,法制虽已完备,礼节还很宽舒,从而推想秦君为人必恢廓大度,不饰边幅(很随便)。平时车马喧盛,日处深宫,非传宣不能入见,见了面,君臣交接之间,却欢若平生,“鼓瑟者可以并坐而调音,鼓簧者亦可相依而度曲”。国君还以及时行乐劝导臣子,“则其心之推诚相与,毫无箝制也可知”。方氏解释是否符合此诗原意,尚待推敲,但不失为通人之见,且又常以文学眼光来欣赏,也加强了读者的感染效果。说诗固不可离题太远,却也需要弦外之音。

至秦始皇时,君主的威权固然更加牢固,“天子自称曰朕”,小民只能算是黔首,如杜牧《阿房宫赋》所说,连那些尽态极妍的妃嫔们,“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但秦始皇从此也成为可哀的独夫子。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