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四月》原文赏析-诗经《雅》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8 01:52

小雅·四月原文

小雅·四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诗经

《小雅·四月》原文赏析-诗经《雅》

小雅·四月赏析

这也是一首不知名的士大夫留下的作品。如果他留下名字的话,他的伟大绝对不亚于屈原。

西周末年,天下大乱,劳动人民固然过得非常苦,士大夫也不轻松,而且,因为他们比较敏感,对世道的不公平会感到更深的痛苦。这首诗就表现了这样的痛苦,也可以说表现了一种抗议。它写的是这位大夫被派去出差,但他没有说出差具体要做什么事情,因此我们就可以猜想,或许是因为周幽王不喜欢他,打发他远走江汉。周王朝的首都在镐京,今天的西安附近,离江汉一带何其遥远。一般士大夫出差,应该有驿车,特别是他这种级别很高的官,结果他没有,全程都是自己走的。我们怎么知道是他自己走的呢?因为他在这首诗中留下了路上的时间和情景。

1.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2.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3.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4.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5.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我日构祸,曷云能谷。

6.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7.匪鹑匪鸢,翰飞戾天。

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8.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这位大夫在阴历四月的初夏就已经出发了,但他在路上走了很久,到了六月都还在路上,所以全诗一开始就是“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徂读音cú,徂者,往也;“徂暑”就是“暑徂”,暑气慢慢就走远了,暑往寒来了。这是那时的行文习惯。后面的“先祖匪人”是说他的爷爷不是一般人。祖在这里是指祖父,就是诗人的爷爷。因为他爷爷已经过世了,所以称“先祖”。古代诗歌中的“人”字,往往指的是等闲之人,一般的普通人。“先祖匪人”就是强调他的爷爷是朝廷里面做大官的,也就是对周朝有很大贡献的。周家王朝应该对我好一点才对,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你周幽王把我打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你怎么忍得起心这样对我?这就是“胡宁忍予”。胡宁者,居然也,竟然也,怎么这样也。全诗一开始就是在发牢骚,估计他在朝廷里面也是牢骚满腹,所以会惹得周幽王不高兴,要让他走得越远越好。

到了第二章,夏天已经过完,秋天来了,结果他还在路上,看到草木凋零,不免感觉凄惶:“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卉者,草之总称也;具者,俱也,全部也;“腓”在这里要读wēi,它是借字,通萎。怎么走了这么久?他在路上病倒了。这位大臣乱世遭逐,幽愤成疾,病倒在半路上,还不知哪里是自己的归宿:“乱离瘼矣,爰其适归。”乱离者,离乱也,就是我们说的“身逢乱世”。离的本义不是离开的意思,而是来到、遇到,请看甲骨文的“离”:。这是个会意字,表示一只鸟儿落到网里面,就是“遭遇”之意。所以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面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忧就是遭遇到忧愁。瘼者,病也;我们现在说有“毛病”了,就是“瘼病”的音讹。“爰”就是“于焉”,前面讲过的,“于焉”就是在“在哪里”;适者,去往也;归者,归宿也,可引申为落脚处。“爰其适归”就是不知道去哪里落脚。这位诗人一个人上路,既没有驿车,不免长途跋涉之苦,又没有官方招待所接待他,一路上的住宿都要自己去打主意,所以他要发出这样的感叹。

进入第三章,他的病终于好了,诗人又上路奔走。季节已是冬天,寒风凛冽,人家都可以在家中避寒取暖,只有他还需要顶着寒风赶路,简直遭罪:“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烈烈者,凛冽也,就是冬天来了寒气逼人;飘风就是暴风,大风;“发发”,和《蓼莪》里面的“发发”一样。前一句说身上的感觉,后一句写这时的听觉,总之是一片寒荒之感。民者,人也,就是“他人”之意。谷的本义是粮食,作动词就是“养”的意思,因为吃了粮食才能养活人;作为形容词就是“美好”。“民莫不谷”就是说人家都过得很好,不需要严寒上路。害者,灾害也,苦难也。“我独何害”,就是质问:为什么单单我会这样遭罪?一个人在路上走了这么久,又是病又是冷,倒霉透顶了!“害”在这里和“发”押韵。

第四章是这位诗人由途中所见引起的联想:“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嘉卉者,美好的植物也。“侯栗侯梅”的“侯”是虚词,不具有实际意义,意思相当于“有”:有栗,板栗;有梅,杨梅。这些都是美好的植物,本来是可以吃的,却不知道是什么人把它们全都毁了。残贼者毁坏也。这是比喻,意思是说他在朝廷里,本来是正正派派的官,工作也做得很好,结果遇到昏君,容不下他这样的好官,所以他说“莫知其尤”——我不晓得我有什么错。尤者,罪过也。我们说“以儆效尤”,就是警告不要仿效罪犯的意思。这里的“尤”也与“梅”押韵。

第五章,他走到一眼泉水旁边,又发感慨:泉水有浊的时候,总还有清的时候,哪里像我这样天天遭遇灾祸,还不如泉水:“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谷。”相作动词,读去声,就是注意观察之意。我们前面也讲过的,很多人读成阴平的xiāng,读错音是因为不懂词义。“相彼泉水”,就走到那里端详那泉水。“载”还是读jì,“载清载浊”就是泉水一会儿清一会儿浊。日者,每日也,天天如此也;“构”通媾,就是遭遇;曷者,谁也;云者,说也;谷之义同前,美好之意。“曷云能谷”就是在问:谁说我能好起来。可能朝廷里曾经有官员劝他:你现在虽然苦,以后还会好起来的,不要多想了。他说我天天都遭遇这么多的苦难,怎么还能好起来!由此可以看出他冤怨交集的心情,牢骚是很大的。

第六章,他走到了江汉流域,看到了滔滔滚滚的长江和汉水,想起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又是带病上路,遭罪无穷,说起来还是在为周家王朝工作,但是什么都得不到:“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南国者,江汉流域那些小国也;纪的本义是拉渔网的绳子,“纲纪”一词就是从渔网的结构来的:渔网上周围的一圈粗绳叫“纲”,用来拉网的绳子就叫“纪”。“南国之纪”是说长江和汉水,把南方那些大大小小的国家串了起来。瘁者,病也;仕的本义是做官,在这里可以引申为做事、出差。“宁”是竟然;“莫”是否定词。“宁莫我有”就是竟然什么都没得到,带病工作,再怎么努力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看到江汉,他有牢骚;看到鸟飞鱼儿游,他更有想法:它们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高天飞翔、在深水里畅游,只有我无法可想,我做不成鱼和鸟。这就是第七章的意思:“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匪”在这里不是否定语,而是“那个”“那些”之意。“鹑”在古代是指一种猛禽,不是鹌鹑;“鸢”就是老鹰。翰的本义是羽毛,但用在这里特指翅膀,用做副词,形容飞得很高;“戾天”是贴着天了。鳣读音zhān,就是鳇鱼;鲔读音wěi,是鲟鱼;这两种鱼都是游在河里面最深的地方。渊就是水深之处。诗人是说:变成一只鸟就可以飞得很高,离开这个现实;变成一条鱼就可以潜得很深,也能逃避。弦外之音就是我还不如一只鸟、不如一条鱼,没有办法逃避现实的命运。

最后一章里,这位诗人表白了自己矛盾的处境和心情:他想离开官场,躲进深山,但实际上又不可能。作为一个正派君子,他只能写下这样的诗歌,以此诉苦抒愤:“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蕨和薇都是可以吃的野菜,如果躲进深山,可以吃这些东西。隰者,沼泽湿地也;杞指枸杞,桋是青冈树结的子,又叫橡子实,这两种东西也是可以吃的野生果实。哀者,悲痛也,愁苦也,这里要读古音yī,读成āi就不押韵了。

这首诗也体现了“怨而不怒”的特点。它含蓄地表达了这位士大夫的不满和怨愤,但是并不是发出怒吼,去喊什么“打倒周幽王”的口号。那就不是诗了。

《小雅》中有不少这样的诗歌,使我们知道古人跟我们一样,都有各自的痛苦,都要倾诉,这才是中国诗歌的主流传统。离开了这种来自生活的真实情绪,只是寻求辞藻、平仄、音韵,那不是中国诗歌的主流。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学传统中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留下了这么多批评社会、批评政府、甚至是批评天子的诗。有了这些诗,我们才知道古代社会是什么样子。

更多诗经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