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读孟诗如"食空鳌"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2 15:36

关于孟郊作品的风格,从他平时交往的朋友的文风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唐才子传》里提到,有一位叫李昼的诗人,由于崇拜孟郊,曾经不远千里来拜访他,而李昼的诗风恰恰也是“体尚奇涩”;还有一位叫刘叉的诗人,也非常喜欢孟郊的诗,而刘叉的特点是“造语幽蹇”……

显而易见,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的文风。比如《新唐书》对孟郊的评价是“思苦奇涩”,这就不像个好词;《唐才子传》更狠,在“思苦奇涩”后面又加了一句“读之每令人不欢”,并举例说明,如“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愁人独有夜烛见,一纸乡书泪滴穿”,“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苏东坡对孟郊的诗评价算是很正面了,认为诗中表达的感情很真挚,能引起自己的共鸣。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对孟郊的风格颇有微词。

苏东坡有一首《读孟郊诗》,感受十分有趣:“……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似煮彭

,竟日嚼空螯……人生如朝露,日夜火销膏。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大意是说,读孟郊的诗就像吃小鱼一样,费半天劲也吃不到几口肉;又好像吃螃蟹,吃半天净是空壳;人生苦短,为什么要听这样的寒虫哀鸣?

所以,虽然孟郊留下来的诗作有五百多首,《唐诗三百首》却只选了一首《游子吟》和一首《烈女操》,很有可能跟孟郊这个特点有关。

孟郊:读孟诗如"食空鳌"

说到《游子吟》,这首诗不只是孟郊的代表作,即使在整个唐诗世界里,也算名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说的是母子情深,儿女应该知恩图报。全诗语言平实,也不难理解。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首体现孟郊风格的诗,但贵在绝对正能量,所以流传得很广。

中间两句里暗藏一个民间习俗,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诗意—“临行密密缝”,是指如果家里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给他做衣服时,针脚要做得越密越好,否则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据说直到今天,江浙一带还有这样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