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一篇碑文引发的血案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2 15:24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个以文章著称的组合。大家公认,韩愈在文章方面的成就更大。

韩愈的好文章很多,其中两篇最有故事,一篇是《平淮西碑》,另一篇是《谏佛骨表》。这两篇文章都和唐宪宗有关,而且一褒一贬,可以作为唐宪宗一生功过的两个例证。

《平淮西碑》描述了中唐一件大事,即平定淮西。

话说此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的藩镇,仍然把军事、财政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是在名义上接受中央政府管理。这样一来,前任节度使死了,就由儿子或亲信直接继任,中央政府也没办法,通常都只能补发个诏书表示官方认可。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他的儿子蔡州刺史吴元济也有样学样,接管了老爹的官位和地盘。不仅如此,吴元济还计划攻占东都洛阳,称霸中原,摆明了不把唐宪宗放在眼里。

吴元济先是杀了几名反对自己的朝廷官员,然后大举出兵,肆虐附近州县。《旧唐书》说他“屠舞阳,焚叶县,攻掠鲁山、襄城”。淮西军所过之处,很多老百姓弃城而走,躲进深山老林,苦不堪言。

在唐宪宗的坚决支持、宰相裴度的亲自主持下,官军分为几路对淮西作战,历时三年之久,虽然占据了一定优势,但始终未能一举击溃对手。

随邓节度使、名将李愬也参加了征讨淮西的战役。他在公元817年春天出征,还特地招募三千名敢死队员,亲自训练以备奇用。

从春到冬,眼看战事又要拖到下一年。有一天阴云密布,北风飒飒,下起了鹅毛大雪,完全不是出战的好日子。没想到李愬却突然下令,派敢死队连夜向蔡州进发。

一夜急行军一百三十余里,辛苦倒也罢了,在风雪交加中,敢死队超过两成被冻死在半道。凌晨时分,付出沉重代价的敢死队终于抵达蔡州城下。吴元济万没想到唐军从天而降,在草草抵抗一番后只能束手就擒。

淮西得以平定。这是安史之乱结束五十年来,中央政府首次对藩镇取得决定性胜利。此后不久,原本不服管辖的藩镇纷纷表示臣服,河南、河北、山东三十多个州陆续回到中央政府控制之下。

韩愈作为行军司马,参加了平定淮西的战役,还陪宰相裴度一同前往蔡州城抚慰百姓。回到长安后,韩愈又接到由皇上亲自指定的重要任务—写一篇《平淮西碑》作为纪念。

这么重要的历史大事件,自己又亲身参与其中,这篇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韩愈抖擞精神,很快写了一篇上千字的雄文,赢得叫好声一片。后人感慨此文写得古意盎然,简直是自秦代以来独一无二的好文章。

万万没想到,碑文刻好、石碑也立了起来,却引起一桩轰动天下的笔墨官司。

韩愈:一篇碑文引发的血案

韩愈这篇碑文主要夸奖了唐宪宗、裴度,其他功臣如李愬、韩弘、李光颜、乌重胤只是点到为止。但没过几天,光天化日之下,高达三丈的石碑竟然被人用长绳拉倒在地,碑文也被人用粗沙磨损,破坏严重。

作案者是李愬帐下的一员猛将,名叫石孝忠。破坏御制的碑文是死罪,被关押在大牢中的石孝忠还嫌事不够大,为了吸引唐宪宗的注意,他一不做二不休,竟然又杀死了两位狱卒。

在唐宪宗的亲自审问下,石孝忠振振有词地说,李愬奇袭蔡州,立下了头功,但碑文却把功劳都算在宰相裴度身上,未免让人心寒。石孝忠反问,如果再有类似情况,谁还会真正替皇上出力呢?

非常时期,安抚武将确实很重要。唐宪宗于是将错就错,命人磨掉韩愈所写碑文,又让另一位当朝名士、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写了一篇刻好,这件事就算告一段落。

其实这事并没有真正结束,几十年之后,被另一位诗人李商隐翻了出来。

韩愈写《平淮西碑》时,他的河南老乡李商隐还只是个五岁的孩子。后来,李商隐写了一首著名的《韩碑》,描述的正是从平定淮西到碑文被毁这一过程。李商隐认为,李愬虽然起了重要作用,但总指挥裴度无疑才是整场战役的核心,韩愈的文章写得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商隐没想到,又过了两百多年,平淮西碑上的文字居然又改了回来。原来,北宋时的汝南知府陈向也是韩愈的坚定支持者,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让人磨去段文昌的碑文,又重新刻上了韩愈的原文。这么一来,段文昌的文章反倒又不为人知了。

对此,苏东坡深有感慨,也写诗一首—

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

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平定淮西的功业冠绝全唐,韩吏部的文章有如日月的光芒。千古残碑被人津津乐道,却不知道还有段文昌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