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从偶像看李白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2 15:08

李白是无数人的偶像,但李白本人的偶像又是谁呢?一共有四位—汉代大文豪司马相如、东晋的大谢(谢灵运)、小谢(谢朓)、战国时的侠士鲁仲连。

中国古代文学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说法,如果说屈原是楚辞的代表,李白杜甫是唐诗的代表,那司马相如就是汉赋的代表。

谢灵运和谢朓是东晋著名诗人,两人都以文才著称,又都喜欢游山玩水,开创了山水诗的新天地。

李白写过“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等诗句,是分别对这三位偶像致敬。

“相如”“谢公”都说得很清楚,而“敬亭山”是暗指谢朓。因为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州(今安徽宣城市),谢朓当年正是在宣州太守任上写下大量山水名篇。

李白:从偶像看李白

而对第四位偶像,李白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说起来,这首诗大家应该也不陌生—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金庸武侠小说《侠客行》里,这首诗被刻在一个海外孤岛的石洞中,其中暗藏高明的内功心法,这当然是小说家脑洞大开。在真实世界里,《侠客行》正是李白人生理想的写照。

很多人认为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两位侠士朱亥和侯嬴,其实不然。和朱亥、侯嬴两位吃肉喝酒的,分明是第三个人,也就是第一句里提到的“赵客”。

诗里描写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60年。当时,“战国七雄”中最强的两个诸侯国秦国和赵国展开一场大决战,秦将白起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市境内)战胜了“纸上谈兵”的赵将赵括,并活埋了四十余万赵军,这就是有名的“长平之战”。这场战役也是战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转折,标志着秦国的军事实力大大超越六国,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又长驱直入,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已经无力反抗,是否就此灭国,全看邻国魏的援救是否及时。

然而魏国虽然派出了援兵,却因为畏惧强大的秦军而停步不前,只是在赵魏国境上观望。

战国时期,六国只有互相帮助,才有可能对抗秦国。魏王鼠目寸光,但魏国的信陵君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所以不惜反叛魏王,也要出兵救赵。

于是,信陵君指使魏王的宠姬如姬偷来兵符,这样才能调动前线的魏军。戏剧里有个“盗虎符”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件事。

但光有虎符还不够,领军的魏将不信任信陵君,拒绝交出军权。大力士朱亥一锤砸死了魏将,解除了最后一道障碍。信陵君顺利接管魏军,并成功替赵国解了围。

侯嬴的作用是什么呢?他原本只是个看门的老头子,但非常有谋略。如姬和朱亥,都是执行者,而侯嬴是行动的策划者。但在整个事件中,侯嬴也并不是最高层面的决策者。

仔细品味这首《侠客行》,全诗一共二十四句,前十句说的都是一位神秘的“赵客”,而他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出现。

这位“赵客”名叫鲁仲连,是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他是齐人,当时正在赵国做客。某种意义上,鲁仲连的这次外交活动极大地左右了战国历史进程。

鲁仲连帮助赵国解围后,平原君要以千两黄金答谢,被他婉拒。鲁仲连说,杰出之士替人消除灾难,所以被天下人崇尚,但如果为此收取酬劳,那不就变成生意人了吗?

鲁仲连对天下大势的判断远超常人,但这不算什么,真正让李白神往的是他的洒脱—“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在另一首《古风》里,李白更直接地表达了对鲁仲连的仰慕,并且自比为鲁仲连—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李白的人生理想就是像鲁仲连一样,在成就一番大事业后隐退江湖,留下一地倾慕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