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的古诗故事,(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19:20

关于一片冰心唐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的古诗故事,(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元年。当时王昌龄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诗歌题目中提到的辛渐是王昌龄的一位朋友,他当时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送别辛渐并写下两首诗歌赠别,上面这一首为其中之一。

这首诗从环境描写起笔,“寒雨连江夜入吴”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以及当时的环境。其中“连江夜入吴”中的“连”字字表现出雨势的连绵不断,“入”字体现了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诗人因满怀离情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不难想见。在秋雨萧瑟、江天迷蒙的环境描写中,自然渲染了离别的黯淡忧郁气氛,将外在的客观世界与诗人的主观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夜入吴”中“吴”指广袤的江南一带,体现出诗人境界之开阔,即使写的是一首送别诗,也没有一丝卑格。

接下来的“平明送客楚山孤”延续了前面一句开阔的意境。“平明”交代了送客的时间,“楚山”则点出了友人身影的隐没之处,而“孤”字,一语双关,既可以理解为远方孤峙的楚山,又可以理解为诗人此时内心情感的投射。“楚山孤”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诗人远眺楚山,委婉地写出了诗人送别时伫立眺望时间之久,曲折地表现出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之情,以及诗人自己的孤独之感。

此时的友人即将回到洛阳与亲友相聚,而独自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自然地引出了后面的两句临别叮咛之词。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向友人表明心迹,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出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这两句诗语言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一片冰心的古诗故事,(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赠他一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送李白一首《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就是对王昌龄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弃官居家,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长于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诗作构思绵密,含蓄从容,有《王昌龄集》。

一片冰心的古诗故事,(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一片冰心”的故事

“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

早在六朝,鲍照就曾在《代白头吟》中把高洁清白的品格比喻成“玉壶冰”。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有“周苛慷忾,心若怀冰”,唐开元年间宰相姚崇作《冰壶诫》“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借冰壶表现对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的追求。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仅仅是平安的讯息,还传达了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