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大不易的古诗故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19:05

关于居大不易唐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居大不易的古诗故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诗歌赏析

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是当时年仅十六岁的白居易的应考习作。按当时科考的规矩,凡是限定的诗题,诗人在诗作的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本诗题面有“古原草”三字,白居易在首联就以“离离原上草”将其点破。“离离”是形容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为下面的“一岁一枯荣”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张本。

值得注意的是,野草是一年生的植物,春荣秋枯本是自然规律。首句“离离原上草”是由野草的繁茂写起的。格律问题暂且不论,仅就诗句表现的内容来看,由繁茂联想到枯败,似乎表达为“一岁一荣枯”更符合联想应有的顺序,也更符合自然的规律。但诗人用“枯荣”而不用“荣枯”,是在构思上有特别的意味的,因而也是读者在阅读吟咏时应当玩味的。在下一联中不难发现,诗人实际意在表现生命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强调的是野草的生命即使枯萎,也依然会在天地满盈生命力的作用下迎来再一次的繁华。所以,“枯——荣”与“荣——枯”,前者积极,后者消极,暗示的情感倾向是大不一样的。诗句中另有两个“一”字,形成重复咏叹,将生命循环、生生不息的意味进一步体现出来。

第二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上面“枯荣”二字的进一步阐释。在这里,诗人将抽象的“枯荣”进一步形象化。“野火烧不尽”表现了生命经历残酷摧折后依旧顽强生长的壮烈。“不尽”和“又生”用词虽显质朴,但是同时也是刚健有力的。这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顽强的生命力,更写出一种理想的生命状态,具有普适的生命哲理。在语言上对仗亦工致天然,故成为卓绝千古的名句,为人津津乐道。

颈联将重点转移到“古原”上,由此引出题面中的“送别”之意。其中,“远芳”“睛翠”都是承接上面对草的描写,形象更具体、生动。“侵”“接”都是包含动作主体有意识行为的动词,是对上面写“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的继承和发展。而“古道”“荒城”一方面紧扣“古原”,另一方面又将诗歌的关注点从自然界的荣枯转移到人事的兴衰变迁上,野草的旺盛生命力与人迹的颓败形成了鲜明对比,富有深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过渡是随着诗人的视线焦点、循野草蔓延之势而自然完成的,可谓不着痕迹,自然巧妙。

尾联中“王孙”借自《楚辞》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后来以此泛指远行未归之人。白居易在这里改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诗到此点明“送别”,为全篇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语言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具有多层次的哲理意味,全诗意境浑融统一。

居大不易的古诗故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居易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创作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居大不易的古诗故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居大不易”的故事

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从江南来到京都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等到翻看诗稿,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马上连声叫好,并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后来,顾况经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才,大加夸赞,白居易的诗名便传开了。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