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曲的古诗故事,(唐)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18:35

关于霓裳羽衣曲唐诗

霓裳羽衣舞歌

唐·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阑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惟闻杜鹃哭。

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祗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苧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霓裳羽衣曲的古诗故事,(唐)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赏析

诗歌赏析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大型宫廷舞蹈。白居易的这首《霓裳羽衣舞歌》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霓裳羽衣舞演出时的场景,使千百年之后的读者得以感受大唐的气度风华。

全诗开篇,诗人就在“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四句中以皇宫里的“千歌百舞”为霓裳羽衣舞做衬,以“最”字强烈鲜明地表达了对霓裳羽衣舞的喜爱,点明了全诗题旨。

“舞时寒食春风天……击擫弹吹声逦迤”中诗人先点明舞蹈的时节在春季,春天的柔美可人与舞蹈的婀娜多姿相映成趣。而“玉钩阑下香案前”则是通过描写优美高雅的演出环境为下面即将展现的舞蹈之美蓄势。“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描写了舞者美貌的容颜,和天仙般的服饰,舞蹈的视觉效果自然不同凡响。“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既承接上面两句描写舞女的衣着和配饰,又进一步描写了舞女袅娜的身姿和瞻顾不定的步态,舞蹈传递给观众的无限情味跃然纸上。“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中,以“磬萧筝笛”写出作为大型宫廷舞蹈的霓裳羽衣舞所用器乐之繁多,以“击擫弹吹”表现乐师演奏手法之多变。而“递相搀”与“声逦迤”以形象的笔触表现了不同乐器、不同演奏手法,娴熟地相互配合带给聆听者一场听觉盛宴。以上观赏舞蹈的丰富感受都被诗人以细腻生动的笔触进行了工笔描绘,使得一位位舞者的形象仿佛跃然纸上,清晰可感,优美的画面如同瑶池仙境一般令人向往。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描写音乐虽响,但舞女们还只是伫立着,并没有开始舞蹈。这一句中的“慵”字富有神韵,情态可掬。“飞”字则暗示了即将演出的舞蹈之轻盈,引人遐想。当演奏起“中序”的音乐时,舞女们瞬即开始了她们的舞蹈。“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句中的“雪”和“游龙”,不仅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舞女舞姿的灵动变幻,也暗合了上一句中的“飞”字,可谓呼应巧妙。随后,诗人又用柳条和流云设喻,表现舞蹈动作的轻柔变幻,写出舞蹈带给欣赏者的情感共鸣和奇妙联想,可谓引人入胜。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表现了诗人欣赏霓裳羽衣舞时如痴如醉、激动感慨的状态,也写出了诗人不能再欣赏此舞后的怅然若失。

白居易在杭州时,曾经利用闲暇时光召集舞者排练霓裳羽衣舞。然而随着白居易的离任,众舞者也就“闻道如今各星散”了,诗人几年的心血遂随之付诸东流。“今年五月至苏州……发于歌咏形于诗”主要表现白居易心中久久不能忘却霓裳羽衣舞,在苏州时听说元稹的部属中多有能歌善舞者,于是写信去询问,元稹于是以《霓裳羽衣谱》相赠。白居易览《霓裳羽衣谱》,便觉昔日美轮美奂的舞蹈在记忆中又鲜活了起来,“眼前仿佛睹形质”“疑从魂梦呼召来”等语句都表达了诗人的激动与喜悦。最后白居易因“但恐人间废此舞”,决心以《霓裳羽衣谱》为依据,在苏州重新教练舞者排演。

《霓裳羽衣舞歌》叙述了霓裳羽衣舞在几十年间的沧桑变化,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同时也使读者得以一窥大唐歌舞的气象,感受诗人对于艺术之美的痴迷。

霓裳羽衣曲的古诗故事,(唐)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赏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居易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创作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霓裳羽衣曲的古诗故事,(唐)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赏析

“霓裳羽衣曲”的故事

《霓裳羽衣曲》及配合其乐曲演出的舞蹈《霓裳羽衣舞》均是盛唐宫廷歌舞艺术中极负盛名的代表作,也因为白居易所作的《长恨歌》而令后世文人神往。《长恨歌》中有“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一舞曲据说为唐玄宗所作。传说玄宗曾登三乡驿,望女几山,有感于神仙之事,回宫后遂作此曲。刘禹锡有《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云:“开元天子万事足,惟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关于《霓裳羽衣曲》还有另一个传说:相传道士罗公远于中秋夜侍玄宗游月宫,在月宫中见仙女数百素练宽衣,舞于广庭。玄宗问这是什么曲子,舞女回答说是《霓裳羽衣曲》。玄宗记住其声调,次日清晨便命伶官依声调谱曲,命名为《霓裳羽衣曲》。也有说法认为,《霓裳羽衣曲》是开元年间西京节度使杨敬述创作后进呈给皇帝的。郑嵎在《津阳门诗注》中写道:“叶法善引上入月宫。时秋已深,上苦凄冷,不能久留,归。于天半尚闻仙乐,及上归,且记忆其半,遂于笛中写之。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于月中所闻为之散序,用敬述所进曲作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