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修禊的古诗故事,(宋)张耒《和周廉彦》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19:07

关于兰亭修禊宋诗

和周廉彦

宋·张耒

天光不动晚云垂,芳草初长衬马蹄。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花开有客时携酒,门冷无车出畏泥。

修禊洛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绿浮堤。

兰亭修禊的古诗故事,(宋)张耒《和周廉彦》赏析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郊外暮色之景,抒写踏春饮酒之乐的诗作。

首联“天光不动晚云垂,芳草初长衬马蹄”写景,笔法巧妙。上句写远景,表现傍晚时分天空的宁静,“晚云垂”三字给人静谧安详之感。下句写近景,以“马蹄”赋予画面以动态,在构思上借用了白居易的名句“浅草才能没马蹄”,用一“衬”字,体现了芳草本身的生命力,与马蹄相互映衬,形成具有美感的画面。

颔联中一弯新月已经挂在空中,而另一头的夕阳与晚霞仍未消失,既生动描写了傍晚时分天际的景象,又在艺术上形成了对比,极大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感,提升了诗句的艺术表现效果。同时,飞鸟与夕阳都可谓是远在天边之景,然而诗人却说新月在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之“西”,通过双层的比较,进一步表现出新月和落霞之辽远,使得画面空间感被无限放大,甚至包容进宇宙、人生的亘古大荒之叹。这两句对于双层比较、互相映衬的综合使用,可谓是这首诗的妙笔。

后两联表现了诗人与同游宾客饮酒、畅玩的愉快心境,在艺术水平上较前两联相对平淡一些。

兰亭修禊的古诗故事,(宋)张耒《和周廉彦》赏析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宋代诗人、词人,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张耒身材高大魁梧,因此又有人称他“肥仙”。著有《柯山集》《宛邱集》。

张耒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就受着正统教育的熏陶,他在《投知己书》中自称“十有三岁而好为文”,表现出他在诗文方面的天赋。张耒十七岁时写的《函关赋》在当时已被人们广为传诵。熙宁四年,张耒谒见正要前往杭州的苏轼,颇受苏轼青睐,后在东坡引荐下,在苏州应举,于熙宁六年中进士。

张耒先后在安徽、河南等地做了十多年的地方官。张耒为官清廉,家境每况愈下,经济拮据,生活困窘。哲宗元祐初年,张耒知润州,任秘书省正字,其后历任著作佐郎、秘书丞、史馆检讨,直到起居舍人。宋哲宗亲政后,新党得势并对元祐旧臣进行打击报复,张耒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因此被指为元祐党人,数遭贬谪。在遭受贬谪受尽困苦之际,当时的郡守瞿汝文同情张耒的境遇,想要为他购买一份公田来种植豆、粟、蔬菜贴补家用,张耒却敬谢不取。

面对险恶的政治环境和困穷的生活境遇,张耒一生都以闻道苏轼自负,遭受重重打击、迫害,不仅没有后悔,反倒引以为豪,展现出令人敬佩的高尚人格。

兰亭修禊的古诗故事,(宋)张耒《和周廉彦》赏析

“兰亭修禊”的故事

修禊是古代的一项民俗活动,最初是上古时代在春季到水边进行祭祀,以求消灾祈福的仪式,《周礼·春官》中:“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就是关于这一习俗的记载。

殷周之后,巫觋的遗风仍有留传,修禊就是其中之一。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中仍把禊列为祀典,说:“禊,洁也。”《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祓禊”:“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可见修禊的祭祀意义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逐渐被淡化,人们更侧重于通过沐浴实现卫生保健的功能,为去除疾病,在修禊沐浴过程中往往还要配合各种香薰花草。

再后来,修禊演变为春季到来时,官吏及百姓到水边嬉戏游乐的活动,也常常成为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范式。其中以“兰亭修禊”最为著名。

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即古代修禊之日),时任会稽内史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邀请四十多位文人和军政高官,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修禊聚会,魏晋时期显赫的家族,如王家、谢家、袁家、羊家、郗家、庾家、桓家等都参与其中,可谓“群贤毕至,长幼咸集”。他们共同欣赏山川美景,饮酒赋诗,感叹人生,尽情展现文人名士的旷达、清雅、飘逸,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文。后来王羲之将众人的作品合订为《兰亭集》,并乘兴作《兰亭集序》。此文对于人生的终极思考,思想深邃,文采灿烂,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从此,“兰亭修禊”成为绝无仅有的文人佳话。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