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的古诗故事,(宋)吕本中《柳州开元寺夏雨》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18:23

关于投笔从戎宋诗

柳州开元寺夏雨

宋·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投笔从戎的古诗故事,(宋)吕本中《柳州开元寺夏雨》赏析

诗歌赏析

本诗题目中有“开元寺夏雨”。首句便迅捷点题,以“风雨潇潇”四个字呈现“风雨”,给人强烈的第一印象。“潇潇”二字将雨声之大、风雨之疾体现出来,牢牢抓住了诗中“夏雨”的特点。写景是为了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风雨潇潇”是对夏日大雨的真实描写,“似晚秋”进而将天气与人的内心活动勾连起来。虽是夏日,一场雨却使诗人的心境添上了秋日的丝丝萧瑟之情。首联下句的“鸦归”点出时间是黄昏之时,“门掩”表现了幽居的情景,“伴僧幽”写出僧寺的空旷寂寥。到此,诗人通过意象的巧妙选取呈现出自己惆怅孤苦的心境。

颔联紧承首联,首先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大雨过后山中水气弥漫,暮云高涨,层层叠叠的山峰掩藏在云雾之中的不可得见之景,给人迷茫之感,同时为下文做铺垫。接着从听觉角度表现由于大雨刚过,水势上涨,山谷中的涧壑仿佛都发出了哗哗的流水声。这一句化用了顾恺之形容会稽山川之美的句子“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世说新语•言语》)。虽然吕本中的处理同为前一句从视觉角度着笔,后一句从听觉角度着笔,却又有所不同。吕本中笔下的千岩竞秀是视而不可得见的,因为视而不可得见所以转而聆听,承接过渡,自然天成。

经过前两联景物的渲染到颈联,诗人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情感的抒发。在诗人笔下,由于钟声将诗人从思乡的美梦中唤醒,回到世事沉浮,家国板荡,连家乡亲友也杳无音讯的现实中。这两句,以美梦与现实进行对比,体现出强烈的反差,从而更加强烈地表现出诗人流落在外的思乡之情。同颔联一样,诗人在语言运用上是极为精巧而又不留雕琢之迹的。“钟唤梦回”,唤醒美梦的是钟声,“怅望”本已是伤心至极,再加上一个“空”字,将诗人醒后无可奈何、空虚怅惘的心情写得更加传神逼真。同样的,“竟沉浮”中的“竟”字也沉淀着许多人生况味,留给读者体味。

如果仅仅止于思乡之情,那这首诗无非是众多反映游子思乡之情作品中平庸的一首罢了。然而,诗人在尾联中又添一转,由个人思乡转入对国事、家事的感叹,借李安民与班超的典故,说自己命相不得显贵,既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功名的鄙视,又隐隐抒发报国无门的伤感。在结尾之处将诗歌的境界又陡然拔升,可谓不同凡响。

投笔从戎的古诗故事,(宋)吕本中《柳州开元寺夏雨》赏析

作者介绍

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北宋诗人、词人,寿州人(今安徽凤台)。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

吕本中早年任承务郎,于宋徽宗宣和六年担任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召赐进士出身。吕本中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等职。后因触怒了当时把持朝政的秦桧而被罢官。

吕本中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颇受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影响。与此同时,吕本中又向李白、苏轼等大家学习,博采众长,其诗歌明畅灵活,在继承和发展江西诗派风格的同时又避免了江西诗派的艰涩。南渡后,吕本中诗歌的艺术风格有所变化,常常通过作品悲慨时事,表达思乡怀国之情,诗风也更为浑厚。吕本中的词作仅二十七首,呈现出工稳清润、新奇清丽的风格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日后所谓“江西诗派”的命名,其实来源于吕本中二十岁左右的戏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投笔从戎的古诗故事,(宋)吕本中《柳州开元寺夏雨》赏析

“投笔从戎”的故事

这首《柳州开元寺夏雨》的末句“莫羡班超封列侯”用的是汉代班超的典故。

班超(32—102),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是史学家班彪的幼子,班超的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年轻时不拘小节,但却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很勤苦。少年时代就有大志,广泛阅读典籍,常拿着《春秋公羊传》阅读,故而熟悉历史与外交,口才也很出众。

永平五年,班超的兄长班固被召任校书郎,因此,班超得以随着哥哥一同迁居至京城。当时班超的家境比较贫寒,依靠每日替官府抄写公文换的钱粮维持生活。一天,一个看相的人告诉班超说:“你日后定当在万里之外封侯。”班超问其缘故,那人道:“你额头如燕,颈脖如虎,飞翔食肉,这是万里封侯的相貌啊!”

班超每日为官府伏案抄写文书,非常辛苦,曾扔下笔感叹:“我身为大丈夫,尽管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但也应该学学在异域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的事呢?”面对旁人的嘲笑,班超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来班超下定决心,投身行伍,留下了“投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凭借自己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出使西域三十一年。其间出色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争取了西域多数国家的支持,分化、瓦解和驱逐了匈奴势力,进而使得汉军战必胜,攻必取。在外交和军事上取得了重大成功,维护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和平稳定,加强了内地百姓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为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封为“定远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