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赏析-楚辞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3 23:24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

宋玉对楚王问

《楚辞》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赏析-楚辞

宋玉对楚王问注释

宋玉:战国后期楚国人,相传为屈原的学生,曾作《高唐赋》。

遗行:有失检点的品行。

庶:众。誉:称赞。

郢:楚国国都,在今湖北江陵。

《下里》《巴人》:楚国民间的歌曲,比较通俗低级。下里,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

国:国都。属(zhǔ):聚集。和:跟着唱和。

《阳阿(ē)》《薤(xiè)露》:两种稍为高级的歌曲。

《阳春》《白雪》:都是楚国高雅的乐曲。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zhǐ):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后又增加了变徵、变宫,成为七声,表示七声音阶的七个音级。这里用音级的复杂变化来形容音乐技巧的高超。引,引用。刻,刻画。

弥:越。

鲲:传说中的一种大鱼。

绝:超越。

杳:高远。冥:深远。

鷃(yàn):一种小鸟。

昆仑:我国西北部的著名大山。墟:山脚。

暴:暴露在阳光之下。鬐(qí):鱼脊鳍。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

孟诸:古代大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

鲵(ní):小鱼。

瑰意琦行:独特美好的思想行为。魂、琦,独特美好。

宋玉对楚王问译文

译文1

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大概有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士人百姓们对你毫无称赞如此过分呢?”

宋玉回答说:“是的,的确如此。确实有这样的事。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让我说完想说的话。

“有位客人在郢都唱歌,开始唱的是《下里》《巴人》,城中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城中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时,城中聚集起来跟着唱的不过几十人。当他唱歌时引用商声、刻画羽声、夹杂以流动的徵声,城中聚在一起跟着唱的不过几人而已。这就是说,所唱的曲调愈是高雅,能与之唱和的也就愈少。

“所以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凤凰展翅高飞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负苍天,脚踏浮云,翱翔于高远天空,那跳跃在篱笆间的鷃雀怎能和它一样懂得天地的高远呢?鲲鱼清晨从昆仑山脚出发,中午在碣石山上歇息,夜晚停宿在孟诸泽,那一尺来深水塘里的小鱼怎能和它一样测量江海的广阔呢?

“不只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士人之中也有英才。圣人有高洁的情操和美好的行为,超凡脱俗,独立于世,那些世俗之人又哪里能够理解我的行为呢?”

译文2

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也许有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士人百姓都不说你的好呢?”宋玉回答说:“是,是这样的,确实有这样的事。请大王宽恕我的罪过,允许我把心中的话说完。

“有一位在都城唱歌的客人,他开始唱《下里》、《巴人》时,都城中附和着跟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时,能附和着跟他唱的人还有几百人。等到他唱《阳春》、《白雪》时,能附和着跟他唱的就只有几十个人了。最后,当他引用商声,刻画羽声,又夹杂运用流动的徵音时,全城中能附和着跟他唱的就只剩下几个人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能够附和的人就越少。

“所以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凤凰拍打着翅膀飞上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负着苍天,用脚拨乱飘动的云,飞翔在极其高远的天空。而在那篱笆间穿梭的小雀,又怎么能了解天地的广阔呢!鲲鱼清晨从昆仑山脚出发,中午在碣石山畔晒脊背,傍晚在孟诸投宿。那一尺来深水塘里的小鱼,又怎么能和鲲鱼一样测量长江大海的广阔呢?

“所以不只是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士人中也有高人雅士。圣人有宏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德,卓尔不群,那些平庸的人又怎能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赏析-楚辞

宋玉对楚王问赏析

赏析1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辞赋家。据说他是屈原的学生,在楚怀王、楚襄王时担任过文学侍从之类的官职。此文通过回答楚王的问题,借助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自己孤芳自赏和才智不被当时人了解的实况。文中多次提起歌曲名,保存了重要的音乐史料。

本文写了宋玉才华横溢,但在仕途上不得志,不被士人所称赞,还受到士人、百姓的排挤和毁谤。楚王为此向宋玉提出质疑,宋王先是谦卑地承认自己的确没被士人所称赞,接着便开始为自己辩解。

首先他用高雅的音乐形象地阐明“曲高和寡”的道理,将自己不为士人所理解的原因说明。然后他又用凤凰、鲲鱼作鲜明对比,标榜自己才智过人,孤傲清高,进而陪衬出天壤间本来就有高下之别、贤愚之分的道理。

文中通篇没提及自己,却时时在为自己辩解。文章委婉含蓄,形象瑰奇,比喻贴切,很有说服力。

赏析2

宋玉,字子渊,战国时代楚之鄢都(湖北宜城巿东南)人,或说是屈原弟子。曾任楚襄王大夫,因受谗罢去。宜城有宋玉塚。现有《宋玉集》传世,汇辑作品约十三篇。

《宋玉对楚王问》首见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类,题作《对楚王问》,仅此一篇,其实就是虚构故事。《古文观止》将本文的作者订为“楚词”,不过王逸的《楚辞章句》却没有这篇文章。至于题上加“宋玉”二字,可能认定本文不一定是宋玉作了。以目前的数据来说,《古文观止》的表达方式并不恰当,应将作者订为宋玉才是。

在本文中,楚襄王提出了一道难题来考验宋玉,说他人品太差,全国上下都说他的坏话,希望宋玉认真检讨自己。这真把宋玉批评得体无完肤了。但宋玉文笔富赡,想象奇诡,特别指出了精英和俗人的区别:俗人水平不高,怎么能达到了解精英的程度呢?《宋玉对楚王问》有意将精英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定位很高,目中无人,甚至连楚王可能都跟俗人一般见识似的。凭空立说,起死回生,这就是急才了。

本文以辩论为主调,可是定位太高了,自我感觉良好,肯定是没有知音的,凡夫俗子哪会有耐性去探讨这么高深复杂的哲学问题呢?宋玉要推销他的理念,却不考虑巿场的需要,不肯迎合世俗的口味,就算生活在今日的社会,也还是会吃亏的。人人都喜欢《下里》《巴人》,难道这就是听众的错吗?或是整个社会都生病了吗?何况巿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公众消费的选择。宋玉对于“不誉之甚”的指责是应该好好反省的,可能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而不宜逞强好辩。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赏析-楚辞

更多战国文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