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词的思想内容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2 02:39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现存《稼轩词》六百二十多首,不但在创作数量上为两宋词人之冠,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上也代表了南宋爱国词的最高成就。

辛词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辛词的思想内容

第一,表现“整顿乾坤”的豪情壮志,歌颂抗金武装斗争。这类词写得悲壮激昂,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题为“壮词”,写的是作者当年起义抗金的战斗生活。前九句铺写阅兵练武的场面,展示部队的军容、声威,气氛热烈,豪气满怀,读之令人振奋,但篇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却将美好希望击得粉碎,从过去回到现实,词意极为悲壮。梁启超说此词:“无限感慨,哀同甫亦自哀也。”(《艺蘅馆词选》丙卷引)就基调的总体而言,确是可以看出词人既叹息陈亮的不遇,也感慨自己的失意。

又如《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虽是为退休吏部尚书韩元吉写的一篇祝寿词,但祝寿时仍不忘国事,勉励友人为抗金复国作出贡献。其他如《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等,追忆自己青年时代抗金杀敌的战斗生活,实际上也是对武装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的歌颂。

辛词的思想内容

第二,表示对中原失地的怀念和对南宋苟安局面的不满。前者如“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等,对北方沦陷区的忆念之情,表现得多么深切!后者如“剩水残山无态度”(《贺新郎》)、“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贺新郎》)等,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讽刺得何等有力!

第三,抒发自己岁月虚度、壮志难酬的忧愤。这类词数量多,成就亦高。其中最负盛名者莫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借登高临远来抒发自己抗金壮志不能实现,大好年华在“忧愁风雨”中虚度的悲愤之情,“纵横豪宕,而笔笔能留”(陈洵《海绡说词》)。又如《摸鱼儿.淳熙己亥……》词,用比兴手法,借汉武帝陈皇后被幽闭的故事,写道:“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暗喻受人排挤,感慨功业无成。再如他晚年所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是这样写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词中通过怀古,表明作者坚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而又反对草率从事、轻敌冒进的正确观点;同时反映了他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和无人了解、不被重用的悲愤心情。应该说,这首词的思想内涵是非常深厚的。

辛词的思想内容

辛词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上述以爱国思想与战斗精神为主题的词作外,还有不少农村词,写得也颇有特色。这里我们举他的一首《清平乐.村居》来看一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为作者退居江西上饶时所作。词中通过对一个普通农家的描写,反映了朴素、温暖、和谐、宁静而又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出作者对淳朴农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读来清新可喜,亲切动人,饶有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