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17:53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被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称许的“放翁”,就是陆游。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这位“亘古男儿”却生不逢时,他诞生的时候,正值“靖康变乱”的前夜。徽钦被掳,北宋灭亡。灭国破家的凄凉,颠沛流离的伤痛,在襁褓婴儿的啼哭声中联翩而至。“儿时万死避胡兵”,给陆游的童年造成巨大的灾难。

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出生在有文化氛围的官宦家庭。父亲陆宰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和他交往的也多是热爱祖国的饱学之士。陆游曾这样回忆起儿时的见闻:

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相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贴》)

敌忾同仇的义愤,殒身不恤的忠诚,溢于言表!

成长环境的熏陶胜过耳提面命,社会民生的灾难更是耳濡目染,爱国主义思想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早就播下了种子!随着历年来内忧外患的交织、血雨腥风的洗礼,这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感兴》),忧国忧民成为他终生不渝的襟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杀敌报国成了他矢志不移的情结。

陆游十七八岁就有诗名,25岁左右,又从曾几学诗,尽管他有“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的纵情挥洒的诗才,人们也称他“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汉宫春》)。可是他并不想当一名诗人,他说:“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长歌行》)难道我这个马上破贼的英雄,就只能经年累月像寒蝉悲鸣般吟唱,而困守笔砚间吗?于是他毅然投笔从政。

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29岁,赴临安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陈阜卿取为第一名,第二年礼部考试又名列前茅。因为他的名次在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又喜谈恢复,触怒了秦桧,硬是不明不白地被取消了资格。从此也就丧失了科考机会。秦桧死后3年,才被任命为宁德县主簿。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陆游被荐调到朝廷,孝宗召见了他,赐同进士出身,任枢密院编修,兼圣政所检讨。他乘机提出了许多抗金规复的积极建议,并赞助张浚北伐。后来因为各种客观因素,北伐失利,主战派失势,陆游也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官家居。

乾道六年(1170),陆游已46岁了,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应主战派名将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从夔州任上调往抗金前线南郑,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参与襄赞军务。能身临抗金前线,他十分振奋。他身着戎装,戍卫在大散关头,来往于前线各营地,深入考察地理形势,为抗击金兵出谋划策。后来他在一首诗里,曾这样回忆起当年的军旅生活:

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

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

(《怀昔》)

为了勤勉戎行,他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为了苦练杀敌本领,他射猎深山,亲刺猛虎,还参与对金兵的遭遇战……

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

他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朝廷陈述抗金策略:

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

还提出许多政治、军事方面的积极建议。他主张抓住战机,积极用兵,可是主政者却畏敌如虎,按兵不动,致使坐失战机,对此,他发出深沉感慨: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归次汉境上》)

由于南宋统治集团始终采取不抵抗政策,不久王炎被调离川陕,陆游也被改任为成都安抚使参议官,不得不忍痛离开前线。“渭水岐山不出兵,却携琴剑锦官城。”(《即事》)在任职于范成大幕府期间,他只能整天借酒浇愁,排遣报国无门的苦闷!

南宋时期,为了完成抗金大业,人们渴盼英雄,呼唤英雄,本来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可是,统治者但求偏安一隅,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两次从政,都因为力主抗金,两次都遭贬黜;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激情满怀,偏难酬壮志;他只有把满腔愤懑宣泄于笔砚,把爱国激情挥洒于诗行。除此之外,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也为之深表惋惜: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读陆放翁集》)

爱国思想的潮水一经喷发,就再也关不住情感的闸门。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现存的就有9300多首,词也有130多首。多灾多难的时代不但培育出一位多产的诗人,也造就出一位千百年来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

爱国主义是一面大旗帜,汇聚在这面旗帜之下的诗人群体,其实也是有程度不同的差异的,当代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里就作出过中肯的分析:

“扫胡尘”“靖国艰”的诗歌在北宋初年就出现过,像路振的《伐棘篇》。靖康之变以后,宋人的爱国作品增加了数目,不过,陈与义、吕本中、汪藻、杨万里等人只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并没有投身在灾难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壮志和宏愿,只束手无策地叹息或伸手求助地呼吁,并没有说自己也要来动手。再如刘子翚的诗里只说:“中兴将士材无双……胡儿胡儿莫窥江!”“低头拔胡箭,却向胡军射……男儿取封侯,赴敌如饥渴。”语言已经算比较雄壮了,然而讲的是别人,是那些“将士”和“男儿”,而不是自己。尽管也有真切的现实感,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目击者或见证者。

陆游却显然不同,他不是把爱国主义情感停留在理性认识的层面上,而是“饱和在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到几朵鲜花,听到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理,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他并不是抗敌御侮的“观潮人”,而是抗金救国的实践者。

陆游的诗歌内容十分丰富,触及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诗歌。

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爱国主义诗章的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

(一)洋溢着“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

早年在《夜读兵书》中就说: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前有樽酒行》也说:

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笫。

《书悲》诗也说:

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

不但把献身祖国、战死沙场作为人生的归宿,甚至死后也要身化利剑,铲除妖孽:

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

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

三尺粲星辰,万里静妖孽!(《书志》)

还说死后也要变为鬼雄: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书愤》)

(二)把抗金杀敌、以身许国的夙愿视为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快50岁的时候,他写过一首《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长歌行》说: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把古代杀敌英雄,作为生命的期许!

60岁,他在《泊公安县》诗中仍然感叹: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在《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四首》中说:

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

把抗金杀敌,始终视为人生的追求。快70岁了,写了一首《诉衷情》: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5岁高龄了。在《赏小园牡丹有感》中仍然在想: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

耄耋之年,行将就木,还是要扬鞭执棰,驱赶强敌!

真个是“一身报国有万死”,“男儿到死心如铁”!

(三)始终坚持对投降派的斗争、对朝廷不抵抗政策的批判——

所谓“隆兴和议”签订以来,快15年了吧,如今怎样呢?请读《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结果呢,只能是战备松懈,士卒衰老,逆胡跋扈,沦陷区人民遭难!字字血,声声泪,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流淌于笔端,对统治者投降政策的愤慨如闻如见!

陆游对统治集团排挤抗金将士、放弃抵抗提出严正抗议: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

对南宋小朝廷一味妥协投降愤愤不已:

诸公尚守和亲策,壮士虚捐少壮年。(《感愤》)

(四)由于抗金救国的坚定与执着,不但生死以之,而且形诸梦寐——

陆游56岁的时候,距离南宋小朝廷与金人达成的所谓“隆兴和议”已经18个年头了。在这前两年,陆游曾向孝宗涕泣陈情,请求出兵中原,收复失地。孝宗却委派他担任茶盐公事的职务,外表看是破格提拔,骨子里却是拐个弯儿拒绝他的请求。可是他对恢复大业却始终萦绕于怀。一天晚上,他做了个梦,用诗记录了梦境: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

熊罴百万从鸾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闻天。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诗章当然是对御驾亲征的想象:雄兵百万,猛将如云,军威强壮,军容严整。北方本来就是祖国故地,不待宣谕文书到达就不战而降,旌旗所向,望风归顺!于是修筑城堡以巩固边防,绘制新图来划清边界,皇帝在行宫排列仪仗,显示天朝威仪,然后对犯下战争罪行的敌军首领宣布赦令。不掠夺异邦,不报复杀戮,边地军民欢声雷动!

诗题说:“未篇而觉。”诗人该是笑醒的吧!

令人痛心的是,孝宗皇帝并没有“御驾亲征”,当诗人醒来之后,面对的仍然是徽钦蒙尘,北国沦陷的严酷现实。

光宗绍熙三年(1192)农历十一月四日深夜,风雨大作,强烈的声响,震动了68岁老诗人颤动的心弦: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肢僵硬,独卧孤村,阎王爷正要发出请柬,可还是做着“铁马冰河”的梦,仍然想着为戍守祖国边疆而征战。这种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实在使人感动!

(五)虽然赍志以殁,临死前还要叮嘱后人;抗金救国之志虽死不泯——

陆游终其一生尽管努力呼喊,奋起抗争,终于没有唤起南宋小朝廷的觉醒。

陆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了一首《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九州最后还是统一了,不过王朝已经易帜。当南宋小朝廷落下帷幕的时候,林景熙写了一首诗:

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书陆放翁诗卷后》)

“得道者昌,失道者亡。”一代封建王朝的谢幕,我们当然用不着为之叹息;可是陆游对民族国家这种一往情深,至死不变的坚定与执着,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华夏子孙捍卫民族尊严的精神原动力,陆游的爱国主义诗章也永远是华夏文明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