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17:53

岳飞既是南宋时期使敌人闻风丧胆的抗金名将,也是千古以来令人景仰的民族英雄。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徽宗崇宁二年(1103),出身在一户贫苦农家。他少负气节,侠肝义胆,勤奋好学,特别爱读《左氏春秋》与孙吴兵法。从小膂力过人,年未弱冠,能力挽强弓三百斛。他怀着“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夙愿,于徽宗宣和四年(1122)毅然投身军旅,时年刚刚19岁。从军以后,与宗泽、韩世忠等爱国将领,始终活跃在抗金第一线,与金人浴血奋战。

岳飞率领的部队号称“岳家军”。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成为南宋时期对金作战的主力。岳家军军容严整,纪律严明,他们的口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军队训练有素,能征善战,既是一支正义之师,更是一支英雄虎旅。金人相互传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率领一支精锐之师,分两路渡过长江攻陷建康(今南京市),宋高宗被迫从杭州出奔,经越州(今绍兴),转明州(今宁波),逃到定海,避难于台州、温州间沿海各地。南宋政权已是风雨飘摇,危如累卵。建炎四年(1130),岳飞率军出击,大败金兵,一举收复建康。绍兴二年(1132),岳家军进驻江州(今九江市),制定了“连接河朔”的战略方针,与河北忠义军密切配合,对金兵发动猛烈进攻,沉重地打击了金兵的嚣张气焰。

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在七八年时间里,连续取得三次辉煌的胜利——

第一次是在绍兴四年(1134),岳飞被任命为兼黄、复二州,汉阳军(今湖北汉阳),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制置使。五月间领兵出征,在短短3个月内,屡战屡捷,连续收复被金兵占领的襄阳、唐、邓、随、郢及信阳军等6个州府,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打开了川陕向朝廷进纳财富的通道。因功勋卓著,被朝廷晋封为武昌郡开国侯。岳飞尽管刚过而立之年就持节封侯,可是他并不以功名利禄为意,在战斗中始终是舍生忘死、身先士卒,他念念不忘直捣中原,收复所有失去的土地!

第二次是在绍兴六年(1136),一举攻克了伪齐政权新设的镇汝军。前锋深入敌境,收复了虢州的庐氏县和长水县(今河南洛宁县西),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长驱直入,抵达蔡州(今汝南)城下。

第三次是在绍兴十年(1140),岳家军进驻颍昌(今河南许昌)。郾城一战,大败金兀术主力。先锋部队北上克复了郑州,西上克复了洛阳,“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岳飞下达了全面进军的号令!这时候,敌军主帅金兀术节节败退,有如惊弓之鸟!他自知大势已去、败局已成,不得不把随军南下的女真族老小送回河北,一部分军队也撤退到河北,他正打算全面撤退。多少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光复北方领土,迎回徽、钦二帝的愿望眼看就要成为现实,“靖康之耻”,指日就可以昭雪了!

也就在三军将士正厉兵秣马打算乘胜追击,全国人民正载歌载舞欢呼胜利的时候,哪知宋高宗赵构与奸臣秦桧正紧锣密鼓地在暗中谋划,不惜以割地赔款,拜表称臣,甚至以谋杀抗金名将岳飞为代价,向金人妥协投降,这就是所谓“绍兴和议”!

赵构、秦桧投降心切,一天内连续发出12道金牌,迫不及待地从抗金前线召回岳飞。岳飞尽管不忍心“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可是迫于强大的政治压力,不得不班师回朝。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岳飞父子在“风波亭”被害。这是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岳飞才39岁。一代威镇中原的将星就此遽然陨落!

岳飞遇害的消息传出之后,民哭于家,军哭于营,举国上下,悲痛万状!

这一可歌可泣的历史悲剧固然从此降下了帷幕,也留给人们深长的思考:忠贞遇害,谁之罪欤?

岳飞之死,秦桧罪孽深重。在杭州栖霞岭岳将军墓旁,人们铸造了一座秦桧跪着的铜像,以接受历史的审判,还有人撰写了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英雄的景仰与缅怀、对奸佞的批判与鞭挞!

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历史不可侮,人心不可欺,人们有理由还会进一步去想:

赵构作为一国之君,竟不惜以牺牲半壁江山为代价,也不顾蒙受父兄被掳的耻辱,居然用即将到来的胜利,去换取拜表称臣的屈辱“和议”,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们常说,旁观者清。明代中叶文学家兼书画家文徵明写了一首《满江红》词,就渗透了个中玄机。词的后半阕是这么写的: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是啊,我赵构作为国家的最高主宰,怎么不考虑国家疆界缩小,国土沦丧的尴尬?又怎么不考虑二帝蒙尘,父兄被掳的耻辱?可是,我考虑得更多的是,如果父亲徽宗和哥哥钦宗真的回来了,这皇帝的宝座还轮得到我这个在兄弟辈中排行老九的赵构吗?那么,“此身何属”?我赵构怎么办?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当一个小小的“康王”吗?要是真的这样,好不容易坐上的这把龙头老大的皇帝金交椅就要得而复失呀!人们都说南渡错了,其实呢,我赵构最怕的就是岳家军收复中原。

历史总是公正的,无论是秦桧的阴谋与卖国,还是赵构的贪欲和私心,都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到后人的唾骂;岳飞呢,南宋孝宗即位后,就为他昭雪平反。乾道六年(1170),在鄂州立庙祭祀,额称“忠烈庙”;淳熙五年(1178),追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理宗淳祐二年(1246),改谥“忠武”。南宋当代为了缅怀英烈就层层加冕;后人们一直立庙祭祀,世世代代歆享牲醴和香烟,千秋万代的华夏子孙都奉献发自内心的礼拜与崇敬!

“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岳飞不但是一位威慑敌胆的抗金英雄,也是一位众体兼擅的著名诗人。特别是他的《满江红》一词,以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在800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仍然唱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激励中华民族的子孙义无反顾地冲向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成为英勇杀敌的战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头发直竖,简直要冲掉帽子——刚一展笺挥毫,诗人为什么就如此怒不可遏?

只见他,双手扶着高楼上的栏杆,正在抬眼远眺!一场骤雨刚过,碧空如洗,视野无垠,祖国北方的大好山河,如今竟被蹂躏于金人铁蹄之下!哪儿不是血雨腥风?哪儿不是颓垣断壁?教诗人怎能不热血沸腾、怒火中烧呢?他情不自禁地对着长空大声呼啸,倾吐长期郁结心头的愤懑,抒发忧时伤世的壮烈情怀。

——一位热爱祖国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当他回首人生的历程,不由感慨系之——

如今30多岁了,尽管创建一些功勋,也赢得了一些荣誉,可那只不过如同灰尘泥土,是微不足道的。是啊,经年累月,南征北战,“八千里路”,纵横驰骋,什么时候不是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从来不敢虚度时光,蹉跎岁月!因为年华易逝,青春不再,如果不及早驱除鞑虏,消灭顽敌,到“白了少年头”,年华老大的时候,留给自己的只有赍志以殁的悲哀和无力回天的叹息!

他清醒地意识到,在自己面前任重而道远——

靖康年间,汴京沦陷,徽钦被掳,这样的奇耻大辱,至今还没有洗刷;作为忠诚祖国的战士,什么时候才能报仇雪恨呢?他决心指挥千军万马,驾着战车奋勇冲杀,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要杀向“贺兰山”,直捣黄龙府,生擒敌酋,光复历年来失去的每一寸土地!

三军将士必须同仇敌忾,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彻底干净地消灭一切来犯之敌,不辞茹毛饮血,不惜“食肉寝皮”,不这样,不足以报刻骨之仇;不这样,不足以消心头之恨!

他决心从头做起,收复国土,整顿山河,来报答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绍兴五年(1135),岳飞的军队在击溃刘豫的伪齐军之后,曾经驻扎在池州(今属安徽)休整。一天晚上,为了登高览胜,他乘着清明的月色,登上了池州东南齐山上的翠微亭,写了一首诗: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齐山是池州著名的风景区,唐代诗人杜牧在重阳节那天就歌唱过它的美好风光。诗作者今天登上齐山顶上的翠微亭,他想到自己半生征战,戎马倥偬,经年累月不是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厮杀,就是在尘土漫天的征程中奔走,哪儿有片刻休闲?浑身神经什么时候不是绷得紧紧的?今天总算忙里偷闲,来到这翠微亭上,“特特寻芳”,欣赏欣赏这春日美景,是应该好好看看,放松放松了……

月华皎洁,空气清新,他纵目四顾,齐山真的太美了,这样的“好山好水”真的是“看不足”啊!这“看不足”的口语表达,不正好倾吐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他之所以不辞倾洒一腔热血,与敌人作殊死搏斗,还不是为了实现“还我河山”的夙愿?

最后一句中的“催”字告诉我们,鉴于当前紧张的局势,诗人不得不告别齐山,披着明亮的月光,扬鞭策马,争分夺秒地踏上归途,投入下一场战斗!

苏轼持这样的诗学审美观:“冲口出常言,法度法前轨。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这首诗冲口而出,明白如话,不假雕饰,一腔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真情,仿佛从肺腑中自然流出。真要算一首好诗。

据赵与时《宾退录》载:绍兴三年癸丑(1135)他在一次征战途中,经过江西新淦县,在青泥市萧寺的墙壁上写过一首诗: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贞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直冲霄汉的英雄豪气,誓死报国的钢铁决心,转化为巨大的战斗的内驱力,使岳飞领导的这支英雄虎旅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在中国历史上,多少热血男儿,为了抗敌御侮,投笔从戎,争取“立功异域,以取封侯”,这样的人生价值取向还是被人们所认可的;可是岳飞呢,他之所以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只是为了“斩除顽恶”“还我河山”,迎回徽钦二帝的车驾,以雪国耻,并不是为了谋求个人拜将封侯。这种不谋私利,不以个人功利得失为意的高风亮节,实在使人肃然起敬!

在历史上,岳飞并不是以诗文知名,可是从他传世不多的诗词作品看,又是那么脍炙人口,至今传诵不衰。也许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使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