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湘君》原文及翻译-楚辞屈原作品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0:23

九章·湘君

屈原

说见篇内〇此篇盖为男主事阴神之词,故其情意曲折尤多,皆以阴寓忠爱于君之意。而旧说之失为尤甚,今皆正之。

九章·湘君原文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间。

晁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旹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九章·湘君译文

你为何犹豫不决迟迟不来,为谁停留在水中沙洲?

我天生丽质,服饰又很得体,乘着桂木之舟赶去见湘君.

我要求沅水、湘水不要兴起波澜,命令长江水安安静静地流。

我想着盼着,你却没来赴约,吹奏排箫,声声幽怨,我心中思念何人?

我驾起龙舟沿着沅水、湘水向北航行,掉转船头绕道穿过洞庭。

用薜荔做席蕙草做帐,拿香荪装饰船桨用香兰装饰旌。

从湖上遥望涔阳迢迢的水滨,扬起风帆横渡大江。

我用力让船疾驶,却未能达到目的,侍女们都同情我,长长叹息!

止不住的滚滚热泪往下流淌,我思念你,内心无限悲苦。

用桂木作为船桨,木兰作为船舷,劈开冰冻与积雪。

薜荔长在陆地上,偏要到水中采,荷花开在水中,却上树梢攀折。

两人如不同心,媒人也无可奈何,感情不深厚,就容易轻易断绝。

石滩上的水流清浅,轻快的龙舟翩翩。

不忠诚相交,使人产生深长的怨恨,与人相约不守约,却告诉我说没时间。

清晨我不辞辛苦沿着江滨乘舟疾行,傍晚时分在北面沙洲停宿。

孤独的鸟儿在屋上栖息,弯弯的江水在堂前缓流。

我要把我的玉玦投到大江中去,我要把我的玉佩抛在澧水边上。

我又到芳草丛生的沙洲采来杜若,将它赠给你的侍女,请她代我表达赤忱。

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我姑且逍遥漫游,以排遣悲愁苦闷!

九章·湘君注解

君不行兮夷犹:夷犹:犹豫不决,犹豫不前的样子。

蹇谁留兮中洲:中洲:水中的沙洲。

美要眇兮宜修:要眇:美好的样子。宜修:修饰得恰到好处。

沛吾乘兮桂舟:沛:迅疾。

使江水兮安流:江水:长江之水。安流:平静地流。

邅吾道兮洞庭:吾道:指湘君沿沅、湘航行的路线。

荪桡兮兰旌:旌:竿头缀有牦牛尾,下有彩色羽毛为饰的一种旗子。

女婵媛兮为余太息:女:湘君的侍女。婵媛:牵持不舍的样子。

横流涕兮潺湲:潺湲:形容流泪的样子。

隐思君兮陫侧:陫侧:内心悲伤。

桂棹兮兰枻:棹:船桨。枻:船舷。

斵冰兮积雪:斵:砍开。

心不同兮媒劳:媒劳:媒人也徒劳。

恩不甚兮轻绝:轻绝:轻易断绝。

石濑兮浅浅:濑:激扬而急流的浅水。

晁骋骛兮江皋:晁通“朝”,早晨。

采芳洲兮杜若:芳洲:生长芳草的水洲。

将以遗兮下女:下女:侍女。

聊逍遥兮容与:聊:姑且。逍遥:徘徊。容与:徘徊,踌躇不前的样子。

《九章·湘君》原文及翻译-楚辞屈原作品赏析

九章·湘君延伸阅读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原既放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是以其言虽若不能无嫌于燕昵,而君子反有取焉。

九章·湘君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华夏族人,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 ) 。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入汨罗江(一说丹江)自尽。从而,世人为了纪念他,便有了端午节。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更多楚辞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