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2 16:38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赏析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赏析

吴文英这首《风入松》是暮春怀人之作。陈洵曰“思去妾也”(《海绡说词》),本事之说,虽未必可信,却对我们理解词意很有帮助。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伤春怀人的愁思,情由景生,景中有情。

词的起处两句,不仅写出节令的特点,而且点明了心境。“听风听雨过清明”,即在风声、雨声中度过这清明。清明时节,本是花香鸟鸣、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现在却遇上了凄凄春风、绵绵春雨,岂不使人感到愁闷。一句之中连用两个“听”字,既听风又听雨,写出了词人对“风”、“雨”的关注,惜春之情溢于言表,但这种惜春之情比起词人另外一种愁(惜别)来,又算得了什么呢?“愁草《瘗花铭》”,是说南北朝时期的作家庾信写过一篇伤悼落花的《瘗花铭》(铭,文体的一种),词人也想写篇葬花的文章,但却没有那种心情。为什么没有心情写呢?请看下边二句: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原来是眼前园中的某种景物,唤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当年两人分手的楼前小路,而今一片碧绿,柳色青青。“绿暗”,形容树阴浓密。这个“暗”字与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暗”字意思相同,都是从颜色上写出柳的繁茂,但吴文英这里写“绿暗”,意在说明春深,暗写分别时间之长。“一丝柳、一寸柔情”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依依的杨柳,含着脉脉的深情。古人以柳寓“别情”,“一丝”柳即蕴“一寸”情,这万缕千条的柳枝,象征着多少深情。着一“柔”字,又暗示此属男女之情,即词人对他意中女子的思念。

这时眼前的一切景物都触发着多情词人的离情,使他心绪不宁,不能自已,看来只有借酒消愁了。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在几分春寒中喝醉了酒,清晨的啼莺惊醒了纷乱的梦境。这两句是即景写情。喝酒是为了消愁,以至“中酒”,中酒就是醉酒。酒醉入梦,本可以把忧愁烦恼暂时忘却,然而又有莺儿啼唤,时睡时醒,真是难得平静,无计消除。离人清明相思的情景,在这里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描绘。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赏析

下片具体描写离人的盼望、追忆和怅惘不遇的多重转换的情态,更加生动、传神。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新晴”与上片的“风雨”相照应,表明天气的变化,然而人物的感情并不因此而改变。词人与那位意中女子自西园柳下分手之后,无日不在思念,情不自禁地天天到那里打扫一次林亭,盼望她能够归来,共赏园林中的雨后春景。“依旧”二字,说明是为了重温昔日两人在一起游园的欢乐。明知人去亭空,而说“依旧”,是“自欺”的想法,是痴情的表现。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二句,由眼前景物,回想过去两人在西园林亭相会的情景。那一群接着一群的黄蜂不断地向秋千的绳索扑去,原来那绳索上还有她从前打秋千时纤手上留下的余香。“纤手”,指女子的手,如其《浣溪沙》中“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句,写的是作者设想中的对方的情态。这里的“黄蜂”句是实写,“纤手”句是飞腾的想象,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不受现实局限,但却表达了极为深挚的感情。谭献评这两句为“痴语”、“深语”(《词综偶评》),而感人之处正在于此。在这里,词人把痴情与幻想融成一体,化为动人的艺术形象,景真、情真,因而成为全词名句。

末尾两句“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化用古诗“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之意,写望人不到,但见青苔满径,心里更感到惆怅。“双鸳”,比喻女子所穿的鞋子,这里指人的行踪。“双鸳不到”,即情人不曾归来。因为人迹不至,台阶上才长满了青苔。末句中的“一夜”突出了青苔生长的迅速,实际上,“双鸳不到”,台阶上也不会“一夜”就生满绿苔,但词人这样写,却传达了伊人(女子)一去、景物全非的深深惆怅。“幽”字,更渲染了愁情。结处借景抒情,点明题意,而又自含蓄不尽,所以谭献评“结处见温厚”(《词综偶评》)。

这首词写暮春怀人,题材并不新鲜,内容上也无更多深意,但在艺术上却有其特别之处。全词以“愁”字贯穿,结合眼前景物如黄蜂、秋千、阶上青苔来唤起想象,情景交融,描写细致而有层次,在用语上一反作者平常喜欢追求形式、堆砌辞藻的缺点,语言纯雅而一往情深。这种风格的词,确实是梦窗词的“词中高境”(陈廷焯评语)。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赏析

更多吴文英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