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孝祥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13:07

论张孝祥词

清旷豪雄两擅场,苏、辛之际此津梁。

酒酣万象为宾客,肯向尘寰较短长。

中原遗老望霓旌,极目长淮恨未平。

激励重臣能罢席,乐歌一曲振天声。

张孝祥是南宋初年著名的文学家,他虽然只活了三十八岁(1132—1169),但是所作的古文、诗、词,都有英姿奇气。他的全集名《于湖居士文集》,其中长短句的词将近二百首,单行本称《于湖词》,在宋词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孝祥词的特点是什么呢?宛敏灏先生说:“于湖词之风格,在苏、辛之间,盖兼有东坡之清旷与稼轩之雄豪,前者以其才气相似,后者则受时代影响。”(见所著《张于湖评传》第七章《词论》,1949年贵阳文通书局版。)这个论断是很中肯的。

论张孝祥词

苏东坡作词,开创了豪放的风格(这在全部苏词中仅占一小部分),一新天下耳目,但在当时并未发生多大影响。秦观是当时杰出的词人,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东坡交谊密切,但是秦观填词仍然是继承《花间》、南唐之遗风,兼受柳永的影响,而并未走东坡的道路。在北宋末年的词坛上,周邦彦仍以富艳精工之作被推为大宗。南宋初年陈与义的《无住词》,论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然而他是馀事填词,所作甚少,也并非有意要学东坡。我在《论陈与义词》中已有所论述,兹不复赘。直到张孝祥出,才是第一个有意学苏东坡词而又卓有成就的人。

苏东坡天才卓越,襟怀超旷,他从事文艺创作,“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周济语,见《介存斋论词杂著》)。所以苏东坡的文学作品,都是才华发越,自然挥洒,与“闭门觅句陈无己”(黄庭坚诗句)等诗人之惨淡经营者不同。因此,如果没有与东坡相近的天才、襟抱,而想勉强学步,是难以成功的。

张孝祥恰好有与苏东坡相近的天才、襟抱,所以他的作品也就很容易与苏相近,而张孝祥本人也是有意要学苏东坡的。关于这一点,张孝祥的门下士谢尧仁所作《张于湖先生集序》中说得很清楚。此序开头即说“文章有以天才胜,有以人力胜”,而张孝祥的文章“如大海之起涛澜,泰山之腾云气……是亦以天才胜者也”。又说:“先生气吞百代,而中犹未慊,盖尚有凌轹坡仙之意。”下边叙述张孝祥帅长沙时曾将自己的《水车》诗问谢尧仁:“此诗可及何人?”谢尧仁直言说,此诗虽很像东坡,然相去却尚有一二分之劣尔。文中最后又说:“是时先生诗文与东坡相先后者已十之六七,而乐府之作,虽但得于一时燕笑咳唾之顷,而先生之胸次笔力皆在焉。今人皆以为胜东坡,但先生当时意尚未能自肯。”这一篇序,对于了解张孝祥文学创作的特点,是很重要的资料。它说明张孝祥天才极高,在文学创作上有意要直追苏东坡,但只能得其十之六七。至于乐府词作,虽是“得于一时燕笑咳唾之顷,而先生之胸次笔力皆在焉”,当时人“皆以为胜东坡”。

我们再证以其他文献资料,可见谢尧仁序中之言确是实录。陆世良是张孝祥的晚辈,与孝祥熟识,他所作《宣城张氏信谱传》中说,张孝祥“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张孝祥的从弟张孝伯所撰《于湖集序》说:“每见于诗、于文、于四六,未尝属稿,和铅舒纸,一笔写就,心手相得,势若风雨。……良由天才超绝,得之游戏,意若不欲专以文字为事业者。”汤衡所撰张孝祥《紫微雅词序》说张孝祥:“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无一字无来处,如‘歌头’、‘凯歌’诸曲,骏发蹈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二《张安国》条下引)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张于湖”条说,张孝祥:“尝慕东坡,每作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门人以过东坡称之。虽失太过,然亦天下奇男子也。”

论张孝祥词

下边,我们先看张孝祥的一首最著名的《念奴娇·过洞庭》词: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于孝宗乾道元年(1165)为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治所在桂林),次年六月,罢官北归。(据宛敏灏《张于湖评传》第五章《年谱》)据其所作《书怀》诗(《于湖集》卷五)自述本年行踪,是“七夕在衡阳,九日在蕲州”,则过洞庭湖,正是近中秋之时。此词盖是时所作,因新从广南西路罢任归,故有“应念岭海经年”之语也。

词中上半阕叙写在中秋前夕泛舟洞庭,月色湖光,辉映澄澈,于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与陶渊明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意相似,但是其所寄寓之感慨则又有所不同。陶渊明是超旷的玄思,而张孝祥则是政治的感愤。南宋孝宗初年,在对金和与战的问题上,朝廷议论纷纭。宰相中汤思退主和,张浚主战。张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也颇提拔他;张浚志在恢复,孝祥赞同,张浚也推荐他。张孝祥在孝宗召对时,痛陈国家委靡之弊,并且说:“靖康以来,惟和、战两言,遗无穷祸,要先立自治之策以应之。”又陈二相当同心协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于是论者遂谓孝祥出入二相之门,两持其说。(陆世良《宣城张氏信谱传》)孝祥词中这两句,可能是慨叹他顾全大局的苦衷不为世人所理解。

下半阕换头三句,是发抒感愤。张孝祥的政治见解既不为世人所理解,而又牵涉于汤思退与张浚两人的矛盾之间,所以仕途也是坎坷不平的。孝宗隆兴二年(1164),他以张浚之荐入对,除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任建康留守,不久即被劾落职。乾道元年(1165),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治有声绩”,但是次年又被劾罢官。张孝祥对此是不免有所愤慨的,所以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但是张孝祥是能够排遣的,在月夜泛舟洞庭时,“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胸怀开朗,将自己融合于广阔的宇宙之中,小小的仕途间的升沉得失,又何必介意呢?这种襟怀也是与东坡相似的。

魏了翁跋此词真迹说:“张于湖有英姿奇气,著之湖湘间,未为不遇,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方其吸江斟斗、宾客万象时,讵知世间有紫微青琐哉?”(《鹤山大全集》卷六○)王闿运称赞此词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湘绮楼词选》)这些都是中肯之论。至于陈应行《于湖雅词序》说张孝祥:“托物寄情,弄翰戏墨,融取乐府之遗意,铸为毫端之妙词……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语。予虽不及识荆,然其潇洒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犹可想见也。”则是就张孝祥超旷之词而想见其为人者。

此外,张孝祥所作超旷之词有《水调歌头·泛湘江》、《水调歌头·金山观月》、《水龙吟·望九华山作》、《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菩萨蛮·夜坐清心阁》、《菩萨蛮·舣舟采石》等。其中佳句,如:“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又如:“回首三山何处,闻道君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又如:“夜航人不渡。白鹭双飞去。待得月华生。携筇独自行。”都是有凌云之气的。

张孝祥是主张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的。当时有人认为他出入于主和派汤思退及主战派张浚之门而“两持其说”,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他的《于湖词》中有不少发抒壮怀、悲愤激昂的作品,下开辛稼轩。这类词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即是《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这首词大概是张孝祥在隆兴二年为建康留守时所作。宋孝宗即位之初,有志恢复,隆兴元年,用张浚之议,出兵攻金,初虽获胜,其后大败于符离。于是朝廷之中和议又起。八月,遣卢仲贤赴金议和,继复遣王之望。主战派张浚等虽抗疏反对,然宰相汤思退力主和议,孝宗犹豫不决,而趋向于和。张孝祥对此盖极为愤慨,故作此词。词中上半阕伤中原沦陷,胡骑纵横;下半阕说自己虽有恢复之壮志,而岁月蹉跎,朝廷软弱,屡遣使议和,使中原遗民失望,忠愤之士,当此际惟有痛哭而已。这首词的情感极为悲壮激昂,而词中许多三字句连接而下,亦增加了紧锣密鼓的激烈声情。《历代诗馀》卷一一七引《朝野遗记》说,张孝祥“在建康留守席上作《六州歌头》,张魏公(按,即是张浚)读之,罢席而入”,可见其感人之深。刘熙载亦说:“张孝祥安国于建康留守席上赋《六州歌头》,致感重臣罢席。然而词之兴、观、群、怨,岂下于诗哉!”(《艺概》卷四)这首词确实表现了南宋人民抗战杀敌、恢复中原的“心声”。

当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连攻淮南诸州,进据扬州,欲从采石矶渡江,吞并宋朝,虞允文率师败金兵于采石,阻其南渡。这一战役,关系到南宋的安危存亡。张孝祥听到这一胜利消息之后,非常兴奋,作《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以志喜。这首词上半阕叙写闻采石大捷后的兴奋心情:“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下半阕则宕开去说,借用周瑜在赤壁击败曹操、谢玄在淝水打退苻坚的英勇战迹以比况虞允文而加以称赞,篇末归结到自己恢复中原之壮志。其词是: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全词笔势顿宕,韵味深永,忽而说今,忽而说古,又都联系到自己,在忠愤激壮之中表现出风流倜傥的气概,这是张孝祥词的特长。词体是有其特质的,即便是作壮词,也需要能保持词的韵味与意境,率直粗犷,不足取也。

孝宗乾道四年(1168),张孝祥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所荆州,今湖北江陵),“内修外攘,百废俱兴,虽羽檄旁午,民得休息,筑寸金堤以免水患,置万盈仓以储漕运”(《宣城张氏信谱传》),这时他作了一首《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张孝样在这首小令中发抒其登荆州城楼、北望中原、临风洒泪的豪情壮志。在《浣溪沙》调中,亦是大声镗鞳之作。

论张孝祥词

总之,张孝祥在南宋初期词坛中,所作兼有清旷与豪雄两种长处,上承东坡,下开稼轩,在词的发展史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四川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收入《灵谿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