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岳飞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13:06

论岳飞词

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

一种壮怀能蕴藉,请君细读《小重山》。

岳飞是抗金名将,民族英雄,用兵如神,屡挫强敌,志在收复故土,痛饮黄龙。不幸为卖国投降的昏君(赵构)、奸相(秦桧)诬陷冤死;虽壮志未酬,而其卫国杀敌的精忠亮节可与日月争光,受到中国人民千秋俎豆、万世景仰。岳飞出身农家,少时好学,喜读《春秋左传》、孙吴兵法,自弱冠应募从军以至拥旄建节,二十年中,倥偬戎马之间,但是他“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宋史》本传)。他能文章,兼工诗词,所作虽不多,而都是直抒胸臆,卓有生气。

论岳飞词

岳飞的词作传世者仅有三首,其《满江红》词最为世所传诵,词云: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近来学者有人提出疑问,认为此词并非出自岳飞之手,而是明人拟作,也有人进行驳辩,认为此词确是岳飞的作品。我同意后一种说法。这首词中所表达的壮怀伟志与岳飞《五岳祠盟记》中所说的“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是一致的。这首词的艺术风格,可以用词中“壮怀激烈”一句来概括。岳飞另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词亦可与上一首互相印证。原词如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读去声)满京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满江红》词不如“怒发冲冠”那首词的传诵人口(据唐圭璋编《全宋词》按语,这首《满江红》词是“岳武穆墨迹”,见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一书卷端,原系照片,有谢昇孙、宋克、文徵明诸跋),但也是“壮怀激烈”,千载下读之犹凛凛有生气。南宋人词中表达抗金卫国的壮怀者甚多,也有许多名篇佳什,不过,这些词的作者中,真正胸藏韬略,能提兵杀敌,建立战功,而有实践经验者,最先只有岳飞,其后则是辛弃疾,所以他们二人这类词作的质量就与众不同了。

岳飞又有一首《小重山》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历代诗馀》卷一一七引陈郁《藏一话腴》引岳飞此词,作“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也许有人认为这首词情调低沉,并不“壮怀激烈”,不如《满江红》词。实际上,这种看法是肤浅的,是不能深解词人的用心与作词的艺术方法的。这首词同样是“壮怀”的表现,不过是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于是以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就是了。这也正是词体的特长,也就是张惠言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者。岳飞抗金卫国的志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的忌恨迫害,而同时其他的人,如大臣张浚、诸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进行阻挠,故岳飞有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词就是抒写这种心情的。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与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近。下半阕“白首”三句,表面看来,似乎有些消极情绪,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含蕴的笔法点出“知音”难遇的一种凄怆情怀,与辛弃疾《菩萨蛮·题江西造口壁》词末二句“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相似。

论岳飞词

近些年来,有人评论古典诗词,以情绪的高昂与低沉区分高下,这实在是一种皮相之论。评论事物,应当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而不可以仅从表面作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是粗犷叫嚣绝不能算是高昂,而情调低沉的作品也不见得就是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所要表达的都是他抗金杀敌收复中原的雄怀壮志,不过因为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是异曲同工,又焉可以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分其高下呢?况且作词与作散文的方法不同。作词常要用比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者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馀味无穷,不能像散文那样的明显直说。(其实,艺术性高的散文也常是含蓄而有弦外之音的。)譬如文天祥崇高坚贞的民族气节是大家所公认的,他的作品,如《过零丁洋》、《正气歌》诸诗所表达的忠愤壮烈之情,也是举世所熟诵的。但是文天祥有一首《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词(见《文山先生集》卷一四《指南后录》卷一上),此词下半阕云:

曲池合,高台灭。

人间事,何堪说。

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这首词中“世态”二句,是用委婉蕴藉的辞句表达坚贞刚毅的节操,这又是一种方法,也是填词中常用的方法,欣赏词作时应当懂得这一点,婉约的词亦可以寓托壮怀也。

(《四川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收入《灵谿词说》)

〖附记〗

近数十年中,对于岳飞《满江红》词展开真伪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即在词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之句。有的论者认为贺兰山是实指,此山位于今宁夏境内,是当时西夏所属,岳飞与金兵作战,其词中不应提到贺兰山,因此认为,伪作此词者盖是明朝王越及其幕僚,因为王越曾在贺兰山与鞑靼人战争获胜也。亦有论者认为岳飞词中的贺兰山乃是泛指,是用比兴之法,不可拘看,不能因此怀疑《满江红》词非岳飞作。

最近《文学遗产》1985年第3期刊载王克、孙本祥、李文辉所撰《从“贺兰山”看〈满江红〉词的真伪》一文,以丰富的资料,精密的考证,提出了新的见解。文章中说,争论双方都一致肯定岳词中的“贺兰山”在今宁夏境内,而不知今河北磁县境内尚有一个“贺兰山”,岳词中的“贺兰山”正是指此山。磁县之贺兰山因北宋贺兰真人隐居而得名,盖在宋真宗景德年间,早于岳飞诞生约一百年。磁县贺兰山当南北官道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在北宋末、南宋初成为宋、金交兵的战场。宗泽曾驻守磁州,即以贺兰山为防线,击退金兵。岳飞从戎之初,在宣和四年(1122)至靖康元年(1126),曾六次经过贺兰山。建炎元年(1127),岳飞驻军磁州岳城镇时,曾多次在贺兰山操练军队。岳飞转战江淮时,与贺兰山义军密切联系。因此,贺兰山一带是岳飞预计与金兵决战的要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岳飞作《满江红》词,抒发抗金杀敌的壮志,陈述自己的战略设想,“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一警句便脱口而出,这是非常合乎情理的,而且除了岳飞以外,旁人也无有与贺兰山关系密切而了解其在宋、金交战中的重要地位的。所以《满江红》词确是岳飞所作,不容怀疑。

我认为,这篇文章论证详核,其结论是可信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是岳飞所作,又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论岳飞词

1985年11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