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玉江引》农家苦(次洞厓韵)原文赏析-明代冯惟敏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7 06:20

【双调·玉江引】农家苦(次洞厓韵)作品原文

【双调·玉江引】农家苦(次洞厓韵)

冯惟敏

倒了房宅,堪怜生计蹙。

冲了田园,难将双手扤。

陆地水平铺,秋禾风乱舞。

水旱相仍,农家何日足?墙壁通连,穷年何处补?往常时不似今番苦,万事由天做。

又无糊口粮,那有遮身布,几桩儿不由人不叫苦。

《双调·玉江引》农家苦(次洞厓韵)原文赏析-明代冯惟敏散曲

【双调·玉江引】农家苦(次洞厓韵)作品赏析

此曲是冯惟敏广为传诵的一首小令,也是海浮曲中最能反映现实民生的篇什之一。具体作于何时,已难确知,据清代临朐人张敦仁的《临朐编年录》记载,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大水,弥河涨溢,漂没墙屋”。弥河是临朐境内较大的一条河流,正好流经冯惟敏的家乡冶源,可知此曲所写即此年的情景。当时冯惟敏正在镇江任府学教授,或许是他在得知家乡情况后写下的。

本曲描写了天灾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以白描手法勾画出农村遭遇水灾房屋坍塌、田园冲毁,以致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开篇“倒了房宅”,可知水灾之大,使百姓只好流离失所;而大水又“冲了田园”,连赖以谋生的庄稼也不复存在了,这两种最基本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的丧失,使灾民无处安身,也无田可种。接下来继续写灾后的惨状,“陆地水平铺,秋禾风乱舞”,本年的收成又泡汤了!想想水旱相继,百姓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富足?大水过后的残墙败屋,又怎么才能修补?作者此时已完全站在乡亲百姓的立场上,把灾后百姓的困苦心境刻画得非常真实。“往常时不似今番苦”,一句话含蕴丰富:平常没有天灾时日子也不好过,如今却是难上加难!作者没有明言“往常时”的“苦”,但细心的读者不难猜到——那是“人祸”,即官府的百“计诛求”!而如今,则是人祸加天灾,百姓生计无疑是雪上加霜!只能是食不果腹(“无糊口粮”),衣不蔽体(无“遮身布”),这样的生活由不得你不叫苦!

这首曲子写民生之艰,直抒胸臆,一气贯通,略无隐讳,用语则十分本色。句句用韵,其中“万事由天做”之“做”,临朐方言读作“zù”,正好与前后韵脚相叶。然当时论者,如王骥德认为海浮等人“直是粗豪,远非本色”(《曲律》),王世贞也认为“本色过多,北音太繁”(《曲藻》),以南曲衡北曲,均非海浮知音。

(张秉国)

《双调·玉江引》农家苦(次洞厓韵)原文赏析-明代冯惟敏散曲

【双调·玉江引】农家苦(次洞厓韵)作者简介

冯惟敏(1511—1580?),字汝行,号海浮山人,山东临朐人。明代著名的散曲和杂剧作家。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授涞水知县。历任镇江教授、保定府通判,左迁鲁王府官,穆宗隆庆六年(1572)自免归。著有《海浮山堂词稿》《山堂缉稿》《冯海浮集》《石门集》及杂剧《不伏老》和《僧尼共犯》。明王世贞《曲藻》赞其北调“独为杰出”,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称其《僧尼共犯》“刻画之极,渐近自然”。

《双调·玉江引》农家苦(次洞厓韵)原文赏析-明代冯惟敏散曲

更多冯惟敏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