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二首》(其一)赏析-宋代陆游古诗-桥下春波缱绻情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12:37

沈园二首作品原文

沈园二首(其一)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作品赏析

夕阳把淡淡的余晖涂抹在城墙上,夕阳是美好的,诗人却突出一个“斜”字,在沉沉欲坠中丧失几分热力,显现几分黯淡;晚风送来报暮的号角声,角声是嘹亮的,诗人却拈出一个“哀”字,使高亢的声调中夹杂着几许哀怨,流淌出几许凄凉。王国维之所以认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颜色”(《人间词话》),就是因为景物常常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题告诉我们,这是描写“沈园”的环境。就当时来说,沈园也是一个颇有名气的私家园林。当诗人来到这里的时候,已是黄昏日暮时分。使人不解的是,就视听所及,诗人为什么把沈园周边的环境描画得如此凄凉黯淡呢?

还是读读第二句吧——

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庆历五年(1199),陆游已届七十五岁高龄了。七年前,也就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曾写过一篇《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序》,说“园已三易主”,它曾经三次改变归属。因为园林主人各自审美情趣不同,小园面貌有些许改变也是情理中事。照理说,园林设计历经改易,园林面貌会越臻完美;可是,诗人对沈园旧日池台反而如此深情眷恋,难道有什么难以释怀的情缘?

这里究竟上演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还得从陆游的爱情悲剧说起——

还是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陆游刚二十岁的时候,与同郡士族大家闺秀唐婉喜结伉俪。琴瑟和谐,爱情日笃;哪知陆母却对儿媳产生恶感。“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不得不与唐婉痛苦分手(见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婉后来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陆游也再娶王氏。分手之后,音讯不闻,杳如黄鹤……(见周密《齐东野语》)。

就在四十四年前,也就是绍兴二十五年(1155)春天,两人分手已十一个年头了,陆游在沈园跟唐婉夫妇却不期而遇。征得赵士程的同意,唐遣人送去酒肴,陆游惆怅良久,在沈园墙壁上赋《钗头凤》一词,表达别后的相思与真诚的悔恨!唐当即和词一首。尽管两人都咀嚼着离异的痛苦,可是意外相逢的喜悦又怎能不荡漾心头?看看沈园景物,顿觉花明柳媚,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再度分手之后,唐婉从此郁郁寡欢,不久就离开人世。今天当诗人旧地重游的时候,短暂相逢的情景,历历在目,却玉殒香消,伊人长逝!诗人之所以觉得池台面目全非,不正是缘于心头的沉哀巨痛么?

也许是为了给饱受创伤的心灵保留一些美好的记忆吧,诗人寻寻觅觅,总想找到一些旧时踪迹,请读最后两句——

那桥下春波不依然是那么碧绿么?诗人清楚地记得,在那粼粼绿波之上,曾清晰地映照出她美丽的倩影!在这里,诗人却用“惊鸿”来指代她,无疑,这源于曹植《洛神赋》中的诗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是用来比喻洛水女神宓妃姿容曼妙,体态轻盈的;诗人用宓妃来比喻她,还不是为了表达最沉挚的爱慕和最深切的思念?怎奈遗踪虽在,而伊人却早已驾鹤西归!只要看看诗人在后两句一开始就冠以“伤心”一词,就不难理解诗人是如何摧肝裂胆,痛彻心脾!

沈园二首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多首。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更多陆游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