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翠微亭》赏析-宋代岳飞古诗-胜地登临战士情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12:35

池州翠微亭作品原文

池州翠微亭

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池州翠微亭作品赏析

翠微亭在齐山顶上,齐山是池州著名的风景区。文人们常常驻足流连、登高寄慨:或把酒临风,发人生感喟;或放怀舒啸,抒逸士闲情。当诗作者岳飞登临齐山翠微亭的时候,为什么偏偏想起“经年尘土满征衣”的戎马生涯呢?

岳飞,十九岁从军,三十八岁被投降派权臣秦桧以“莫须有”罪名遇害。他半生戎马,叱咤千军,驰骋纵横,战功卓著,使金人闻风丧胆!他是南宋初期威震中外的抗金名将,是中国历史上万人景仰的民族英雄。他经年征战,不是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血与火地厮杀,就是在尘土漫天的征程中不知疲倦地奔走。出生入死,鞍马劳顿,哪里有片刻休闲?“经年尘土满征衣”,正是他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个“满”字,足以表现他苟利国家、殒身不恤的决心,和不避艰险、生无所息的意志!

开章第一句既是此次登临的背景,也是诗歌情感的源泉,是统挈全章的纲领!

第二句交代登临的时间和目的,并点明题意——

绍兴五年(1135),岳飞率领的部队在庐州(治所在今安徽合肥)击溃刘豫的伪齐军之后,为赢得战争间隙的休整,驻防池州。“寻芳”,既点明登上齐山的时间是在一个融和的春日,也昭示登临的目的是为了观赏春光弥望的祖国山河。他骑着马行走在登山的小径上,山间回荡着“特特”的马蹄声。春风中洋溢着诗人的喜悦,山谷间也挥洒出战士的豪情……

后两句抒发登临后的感受——

他利用战斗间隙,忙里偷闲地登上翠微亭,是为了欣赏名区的秀丽风光,调剂一下紧张的战斗生活么?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进入诗人审美视野的,当是名区胜迹,瑞草名花,或奇峰怪石,异兽珍禽。可是,他并不是选择这些富有特征性的典型景物,而是泛泛地说,“看不足”的是“好山好水”!有人说,这是“浑写”;也有人说,这是“将景观扩大,体现诗人宽广恢宏的气度”。尽管见仁见智,各得诗学写作之精微。但仍需作深一层考察:岳飞作为著名将领,素以抗金救国为己任,之所以“尘土满征衣”,经年征战不息,还不是为了“收拾旧山河”,从金人手里夺回失去的每一寸土地?是啊,在岳飞眼里,祖国山河,幅员广阔,哪儿不是“好山好水”?哪儿不是锦绣山川?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它被蹂躏于金人铁蹄之下?怎么忍心让北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齐山只不过是祖国山水中一个缩影罢了,“看不足”的口语化表达,仿佛不经锤炼,如火山爆发般从诗人心中喷薄而出,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决心抗击敌寇的钢铁肝胆,也让我们触摸到诗人誓死保卫祖国江山的烈火衷肠!

鉴于紧张的局势,为了迅速投入下一场战斗,诗人披着明亮的月光,扬鞭策马,踏上了归程。一个“催”字,正表现出在战斗生活中“争分夺秒”的紧迫感!

有人说,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不用事用典,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以情取胜”。是的,诗章中表现出真诚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不但深深感动了读者,也使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永远激励着每一个华夏子孙为中华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

池州翠微亭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北宋末投军,任秉义郎。南宋时,以上书反对南迁革职。后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渡江南进,率军拒之,屡立战功。历少保、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进枢密副使,反对与金议和,终为秦桧所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有《岳武穆遗文》(一作《岳忠武王文集》)。

更多岳飞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