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昼》赏析-宋代朱淑真古诗-空虚的生活寂寞的灵魂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12:23

清昼作品原文

清昼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清昼作品赏析

是色彩的对比赋予人们的思维定势么?人们既习惯地呼成“黑夜”,也就理所当然地称为“白昼”。诗章却以“清昼”来命题,是否意味着诗作者生活空虚、百无聊赖,心头感觉到寂寞冷清?我们虽然对女诗人的生平缺乏细致的了解,可是,只要看她诗歌结集用“断肠”来命名,就不难理解它心灵的创伤和苦痛。

在中国古代,隐居岩穴之士称为“幽人”,住在隐秘的地方称为“幽居”。一开章诗人就称自己起居室的窗户为“幽窗”,光照不足,又不显眼,逼窄昏暗,可以想见。窗外,是一丛茂密的翠竹,看来并不想用它来装点居处的风光,也不想凭它显示生活的情调;她说,只要一起风,翠竹就摇晃不已,筛下密密“清影”,把本来就很昏暗的小窗“罩”得严严实实。我们只要从这个“罩”字里,就很难窥见室内一丝光亮。诗人如此强调光景的黯淡,不是正可以烛照出她心灵深处的寂寞与凄凉?

一个生活孤寂的诗人,一天中最难耐的当然是夕阳西下时分。因为这是游子还家、倦鸟归巢的时候,最容易撩拨起情感的波澜。她望望窗外,古树梢头两只鸟儿正相向和鸣。由于光线暗淡,看不清是什么鸟儿,其实,又有什么必要看清呢?诗人真的有欣赏花鸟的雅兴么?既然它正当时令,姑且呼为“时禽”吧。它们“两两”成双,共栖共止,唱的是夫唱妇随的情歌呢;还是偶然邂逅,只是归巢前为了求偶彼此试探地挑逗?人们虽然无法解译鸟国的歌声,但是可以判断,它们唱出了心底的恋情,也唱出了心头的欢乐!鸟歌婉转,人们都说是天籁好音,诗人却偏偏用“噪”字来形容听觉效果,那意思无疑是说,听起来聒噪凌乱,不堪入耳,这不正好说明诗人心绪不宁么?据说朱淑真的爱情婚姻是极不幸福的。诗人之所以特别强调“两两”成对,也许正是用它来反衬深闺无伴的孤独吧。

时令已届暮春,枝头的海棠已经凋谢,堤畔的柳絮也飞尽了。春日芳甸空落落的,幽居的深闺空落落的,诗人的心头更是空落落的。什么也没有了,眼前不过是一派荒漠般的空无。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什么也没有了,还要写什么呢?当然,诗人并不是想借回忆中的美好来填补生活的空虚,以抚慰心灵的伤痛;相反,诗人正想说,如今看起来什么都没有了,都随着时光流逝了,其实,它还是有留下的,那就是让你在寂寞的“清昼”里,慢慢咀嚼这空落落的虚无,细细品味这沉甸甸的惆怅!

据《春秋繁露》说,“春分”是“阴阳相半”,所以,“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过后,白昼开始转长。深闺独处,一无事事,那漫长的“清昼”真的无法排遣,只能使人恹恹欲睡。有人说,品味出春光的美好,只是属于那些在蜜罐子里过日子的人;对愁苦的诗人来说,春天不过是“困人天气”罢了。就像李清照《声声慢》说的那样:“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生活的黯淡,精神的空虚,心灵的孤独,这,就是女诗人生命中每一个“清昼”。透过一幅可视可感的画面,我们看到一个在痛苦中挣扎而又孤寂无助的灵魂。

清昼作者简介

朱淑真(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北宋绍圣间在世,一说南宋绍定间在世。出身仕宦之家,尝随父宦游吴、越、荆、楚间。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亦能诗。

有《断肠集》、《断肠词》。

更多朱淑真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