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道中遇微雨》赏析-宋代陆游古诗-亘古男儿一放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12:36

剑门道中遇微雨作品原文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作品赏析

衣襟上沾满污浊的尘土,还夹杂着斑驳的酒渍。服饰昭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诗人为什么一开章就这样描画自我形象?是为了显示诗家的浪漫与潇洒,还是为了表现志士的失意与颓唐?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诗作背景的关注——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间,陆游应川陕宣抚使王炎的礼聘,赴当时抗金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参与筹划军事机密。在这期间,陆游怀着“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长歌行》)的美好预期,也抱着“大散关头北望拳,自期谈笑扫胡尘”(《追忆征南幕中旧事》)的坚定自信,常常“寝饭鞍马间”(《忆昔》),勤勉王事,自认为收复失土有期。哪知就在当年十月,南宋朝廷召回王炎,下令解散幕府,放弃以汉中为基地的北伐计划,诗人抗金救国的夙愿顿成泡影!十一月二日,陆游只好带着沮丧和失望,满腔悲愤地离开南郑,到远离前线的成都任职。这对诗人来说,在情感和心理上该是多么难以承受之重!

诗题中的“剑门”,在现在四川省剑阁县的北边,是从陕西南郑到四川成都的必经之路,形势十分险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陆游途经这里的时候,耳畔仿佛响起李白的提问:“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啊,我是怎么到这里的?是去前线抗敌么?不,恰好相反,是从抗金前线撤回来的!这,怎能不教诗人感慨万千:我们的祖国,哪儿没有雄关险隘,哪儿不是秀水奇山?为什么让金人如此肆无忌惮地长驱直入;而泱泱华夏,竟没有一个热血男儿敢于起来反抗呢?诗人一路走来,怎能不为之黯然神伤?真个是“远游无处不消魂”啊!

既然回天乏术,报国无门,除了酣饮与沉醉,让酒精麻醉灵魂之外,教诗人到哪儿去寻求精神的解脱?

这天,正好下起了细雨,诗人骑在驴背上缓缓而行。触景生情,不由自我调侃:难道我只应该成为一个诗人不成?要不,怎么也会在霏微细雨中,“骑驴入剑门”呢?

原来在中国诗歌史上曾经有这样的趣事:

李白是蜀人,高适、岑参、元稹、白居易、李商隐、韦庄都有入蜀之行,杜甫就是从剑门走过来的。所以有“自古诗人多入蜀”的说法;还有孟浩然、李贺、贾岛等诗人也留有山程水驿中骑驴敲诗的故事。仿佛自古以来,剑门和驴背就与诗人们结下不解之缘。今天,陆游骑驴入蜀,这不是说,天生就应该成为一个诗人么?

照理说,“诗人”是美誉而不是恶谥,陆游的诗名早就蜚声朝野,戴上“诗人”的桂冠应该说是实至名归,他为什么还要作这样的自我调侃?我们只要翻开一部《剑南诗稿》就不难发现,陆游从来不满足于诗人的吟风弄月,就是在他晚年六十八岁高龄“僵卧孤村”的时候,也做着“铁马冰河”,“为国戍轮台”的战士梦。梁启超就说过,陆游只不过是“百无聊赖以诗鸣”罢了,“亘古男儿一放翁”,才是他的英雄本色!

剑门道中遇微雨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多首。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更多陆游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