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5 07:39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原文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辛弃疾《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赏析

这是作者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在辛弃疾描写春光的众多词章中,它别具一格,有散曲风味。词通篇采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运用丰富的想象,抒写惋惜春光流逝的心情。一气贯注而又细腻缠绵,形象生动而兼秾丽明媚。显得浪漫天真,新奇隽永,呈现出活泼泼的情味。

上片叹息大好春光无端被风雨断送。起二句写“昨日”春景,作者把它比作天真伶俐的少女学习绣花,这就显示出昨日春光姹紫嫣红的繁盛美;另外,小女子绣花这个意象本身,就含有一种天真稚拙的青春美,更显示出春光烂漫时的盎然生机。接韵突然一转,写出狂风暴雨对鲜艳繁茂的春花的无情摧残。“甚无情”三字,是责备老天,也是责备风雨,把他的痛心和不满完全表露。因为那恍如小女儿手中绣出的春花,如今已经被风雨摧残得飘零满地,把园林铺成了皱纹层层的红色“地毯”了。一个“皱”字,把不停飘零因而落红层层的花事阑珊景象写得美艳而衰飒,显示出作者心中缠绵悱恻的惜花心情。

下片写今日春去难留的愁绪,直透伤春之情。过片接上片末句的余意,把今日阑珊春光比喻成一个招人爱恨的“轻薄荡子”。虽然措语粗俗,但是情味俱足。春光如荡子,则自然难以久留,而它对于作者的深情也自然无所谓;然而作者如那单方痴情的女子,依旧对这不堪挽留的春光有爱、有情——作者对于残春这种爱恨交织的感觉,如果遗貌取神,可谓非“轻薄荡子”的比喻难以准确传递。想到“而今春”的“轻薄荡子”之态,作者遂不能消除春天将要归去的忧伤和敏感了。心中包含浓愁的他,只得转而调动“前时”即去年送春归时的经验,来为今年将到的送春作“心理准备”:记得去年送春归去时,自己的愁情足够把春江酿成一江醇酒的。今年看样子也逃脱不了,还是提前约好那因春归而起的“清愁”,让它在杨柳岸边等着我来与它痛饮,为它解闷吧!这最后几句,由现在翻回过去,又由过去折回现在。那满满一江“酒”,正是表明了他今年如去年一样,愁如春江,浩渺悠长。这三句,造境则清丽空灵,摇荡生姿;写情则缠绵悱恻,豪放遒劲。

辛弃疾《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