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5 07:24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原文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赏析

词写博山道中夜景,写得赏心悦目。

上片起韵,先写柳堤扬鞭,再写露湿征衣。一个“飞”字,点出心情的急迫与马行的急促,而一个“重”字,又暗示出词人需要下马整装。这样,一快一慢,在节奏上出现了变化。因为这一停顿,下文的品赏风光之辞才得以展开。接韵写见到孤影晃动,知为睡眠中的白鹭。它将头对着泥沙像是在窥探什么,其实正在酣睡。对于它的晃动,词人猜测是因它在梦里捉鱼虾而睡不安稳。一韵之中,由见到知,由知到猜,体察入微而又涉笔成趣,对那些热心名利的人梦寐不忘得失顺致讥讽。下片由描写自然而及浣纱少妇,写得清幽美好而不美艳轻俗。他的眼光,由白鹭而及河流,他看见了清澈的河流辉映着天上明月疏星的幽丽清旷的景致,又在朦胧中发现了河边的浣纱人影。这是继白鹭影后,词中明写的第二幅图影。接以“笑背”写浣纱少妇的单纯羞涩,显示出纯朴清新的人情美。最后,她的笑声,和门前小儿的啼哭声,打破了静谧的夜,给田园诗式的风景增添了许多生气。

本词全用白描写境,使景物既历历如画,又毫无赘笔。上片重在写影,下片则是光、影、声组成的动态图画。

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