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赏析-宋代关于赠别会友的古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5 07:09

西江月·遣兴原文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赏析-宋代关于赠别会友的古诗

西江月·遣兴赏析

全词围绕一个“醉”字来写。表面上从头到尾都在写其贪乐耽杯的豪情狂态,而其实是写他的借醉浇愁,借酒抒愤。同时在他的自我描写中,显示出作者独立、倔强的性格特点。

上片写他特意进入醉乡以贪欢取乐的心理,起句一个“且”字显示出欢笑,只有在醉的那一瞬间才会获得。接句写他在醉乡没有工夫发愁,是对贪欢笑的进一步表白。这急迫的、特意寻欢的心理,暗示出他实在是因愁苦太深而不得不躲进醉乡的。接韵浩叹道,自己完全不必信从古书教义,古人书中思想和教诲一无是处。这里的古人书,是指古代圣贤书。这是一个愤激的反语,他并不是否定古书典训的价值,而是借此反语讽刺和针砭当时政治上没有是非的混乱情状,并表达自己以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为政治理想,反而遭受太多打击和诬陷的愤懑。写到此处,作者虽然还保持着他“贪欢笑”的面貌,但笑中已经含泪了。

下片追忆“昨夜松边醉倒”一幕,写自己的醉后狂态,把他醉里贪欢的情态,写得风趣生动,也写出了他傲岸不屈、倔强无比的性格。作者选择醉倒在松的身下,是颇有意味的:在充满了名利争夺、纷扰浑浊的世间,只有松这样高标直立、不畏严寒的植物,才能成为他的心灵象喻,才配成为他倾诉心声的对象。在“问松”一句中,通过他把松当成可以交谈的朋友的问询,已经可见他的醉态。而在“疑松”一韵中,他醉眼蒙眬的情态,更被表现得活灵活现,匪夷所思:他醉眼蒙眬,幻觉松动,怀疑松可怜他要来搀扶,于是倔强地以手推松,喝之使去。这一系列感觉和动作,在抒情词中出现,精彩焕发,构想出奇,很充分地表明了作者的醉中憨顽情态,和骨子里透出的倔强和坚强。

本词采用散文句法,流畅、简洁,诗情饱满;化用经史成语,如同己出。在风格上,上片端庄,下片诙谐。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赏析-宋代关于赠别会友的古诗

西江月·遣兴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