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山中送别/送友》原文翻译赏析-王维-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五言绝句 时间:2024-02-06 08:05

唐诗三百首第219首王维的《送别·山中相送罢》,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八卷五言绝句。

送别作品原文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山中送别/送友》原文翻译赏析-王维-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送别译文注释

译文一

深山中送别了好友,黄昏时关上了柴门。

春草年年都会再绿,朋友啊你还回不回?

译文二

我在山中送别友人归来,日色已暮,因而掩上了简陋的柴门。春草啊明年又会变绿,请问你是否会回来呢?

注释

明年:别本作“年年”。

《送别/山中送别/送友》原文翻译赏析-王维-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送别作品鉴赏

赏析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并没有直言送别时的难舍难分,而是截取刚刚送别,就盼望明年能否再来的心理,运用这看似平凡的素材,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显示了彼此的深情厚谊,言尽意未止。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

送别与思人,一般情况下,多将思念放在送别之际,离人远去之时,而诗人却独出心裁地将思念置诸送别归来之后。为什么要放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呢?注意此时天色已暮,柴扉已合,昏暗之中,诗人独居陋室,最感孤清寂寞,因而于此时思念才别之友,情感之阐发最为得宜。

尾联是化用了《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但改否定的“不归”为疑问的“归不归”,尽出期盼之意。“春草明年绿”有本作“春草年年绿”,私以为不甚佳。“年年”是泛指,“明年”才指此番送别之后的下次重逢,与前一联关联更为紧密。

赏析二

这是一首送别诗,题材非常普通,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两字大做文章,而仅仅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和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明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恋恋情怀。

本诗一开头就告知读者诗中人已送别了友人。诗人将送别时道别的场景、不舍分别的情怀,以一个“罢”字轻轻带过。第二句,诗人从诗中人白天送别友人忽然转写“日暮掩柴扉”,则是略去了一个很长的时间段。在这一时间段内,诗中人又有哪些感想呢?在将生活剪接进诗中的时候,诗人剪掉了这些内容,皆作为暗场处理掉了。

对别离有体会的人都了解,行人即将远去的时刻固然让人黯然神伤,然而寂寥惆怅之情常常会在分别后当日的日落时分再次袭来,而且愈加强烈、深沉。在这离情别绪最难排解的时候,心中是“剪不断”,笔下是“理还乱”,但诗人在此却仅用一个“掩柴扉”的动作带过。这是居住在山中之人每天日落都要做的平常小事,看上去好像和白日送别并无关联。而诗人却将这原本互无关联的两件事联系在了一起,让这原本每天重复的动作显示出和昔日不一样的意味,将离情别绪寓于字里行间。读者自然会从中体会到诗中人的孤独、寂寥、惆怅、迷惘;同时亦会联想到,日落后就是漫长的黑夜,在关上柴门后诗中人又将怎样度过这长夜呢?此句外保留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引人遐思。

诗的第三、第四句,是从《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脱化而来的。然而原句是对游子远去已久而仍不归来的感叹,诗中这两句则是诗中人在和友人分别的当日就担心其久久不能归来。“归不归”这句问话,按理说应在道别时向友人提出,此处却让它在友人已去、日落掩门之时才浮上诗中人的心头,成为一个并未问出口的悬念。这么写就不再是一句道别时照例要说的话,而是送别后诗中人内心感情的表露,说明其直至日落时分还被离愁所牵扯。尽管刚刚分别,他已经开始担心友人久久不能归还,盼望友人能早早归还。诗的开头从送别写到“送罢”,从“送罢”写到“掩柴扉”,中间跨越了两个时间段;而此处,诗中人在送别当日的日落时分便想到明年的春草泛绿,而问友人那时能不能归来,这又是从现在跨越到将来,跨越的时间更长了。

王维擅长从生活中选取看似平淡无奇的素材,以质朴、自然、亲切的语言,来表达真诚、深挚的情感。他的诗往往独具韵致,值得读者细细玩味。此首《送别》便是如此,堪称送别诗中的佳作。

《送别/山中送别/送友》原文翻译赏析-王维-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送别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

字号:字摩诘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作品风格:清淡自然,辞秀调雅

诗人小传: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父辈迁居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旋任大乐丞,因故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后归长安。安史乱之前,王维累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忧,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诗画俱佳,也通音律。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很高,无论边塞诗还是山水诗,各类主题皆有佳作,苏轼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中后期诗作多描摹田园景物,再加上诗中浓厚的隐逸思想,上继陶渊明、谢灵运,下开一代风气,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此外,他本人笃信佛教,诗中也多有反映,后人称其为“诗佛”。

【相关阅读】

更多王维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