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原文翻译赏析-王维-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时间:2024-02-06 05:20

唐诗三百首第109首王维的《山居秋暝》,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诗。

山居秋暝作品原文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原文翻译赏析-王维-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山居秋暝译文注释

译文一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深秋傍晚的天气顿时凉爽。

明亮的月光在松林间映照,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小河里渔船在莲叶下摇晃。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散,我在这深秋山中不愿回往。

译文二

在那小雨才停之际,空旷的山林啊,已届秋季,天气逐渐向晚。只见明月照耀在松林之间,清泉在石上奔流。竹声响起,原来是洗衣的女子还家,莲叶摆动,原来是打渔的船儿归来。任凭那春天的美景消散吧,这秋景也可以挽留王孙公子们呢。

注释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女子,浣即清洗。

下:这里是回来的意思,《诗经·君子与役》有“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句。

歇:消散。

《山居秋暝》原文翻译赏析-王维-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山居秋暝作品鉴赏

赏析一

本诗描写山村秋日暮色,把山村傍晚月照清泉、竹喧莲动的景色描写得极富生气,充满了诗情画意。而诗人在山水中找到寄托、陶醉于隐居生活的惬意,也被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本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秋暝,秋晚。

本诗开篇点题。首联仅用十个字就将空山雨后的秋季晚景形象地表现出来。写法大气,非常有写意性。其中,“空”字用得极妙,一语双关,既将雨后天高云淡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突出了世间万物之美,又暗示了诗人恬淡悠闲的心情。由此,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凉爽宜人,让人流连忘返的秋季晚景便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颔联紧承上联而来,继续写秋晚之景色。山雨之后,乡村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干净,令人心旷神怡。松林被雨冲刷后,一尘不染,青翠欲滴;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幽静的松林,四处一片静谧。到此,诗人描写的都是静景。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动景:清澈的泉水缓缓地在碧石上流淌,汩汩作响,犹如天籁般清脆悦耳。“明月”与“清泉”,“照”与“流”,这一上一下,一静一动,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幽静清新的乡村美景渲染得淋漓尽致。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诗人在此并未着墨太多,就自然而然地将景物的动人之处展现在人们面前,其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可见一斑。

颈联的画面动感很强,由写景转而写人:竹林中传来了阵阵欢歌笑语,原来是少女洗衣归来了;碧绿的莲叶晃动着向两边倾倒,原来是渔船轻轻地摇荡过来了。少女和渔船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宁静气氛,使本诗更加具有动感的魅力。在这里,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当时正值傍晚,这种写不仅合乎常理,也更能反衬出山村晚景的清幽。

尾联两句为诗人的主观感受:诗人很钟情这里宁静安详的乡村生活,想留下来。即使现在已不是春天,但秋天更动人。另外,诗人将《楚辞·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反用,含义隽永,志趣高雅,令人回味无穷。

本诗语言清丽优美,字里行间满溢感伤情怀,颇为感人。

赏析二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首句“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丽,可以想见。接下来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这两句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清人黄生: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非复食烟火人能道者。(《唐诗矩》卷一)

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抒怀,此诗则属其中之佳作。《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赏析三

这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杰作,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开篇先从大处勾勒,空旷的山林,小雨刚停,显得是那么清新、质朴,天色已经向晚,正是一幅美妙的秋暮图画。“空山”一词,已奠定全诗格调,这里的空并不是指空无一人,而是指回归自然,未受尘俗所染,未受喧嚣所害,而其中亦蕴含着王维所崇慕的佛家旨趣。“秋”字点题,但并未融合于诗句之中,却似卓然而独立,正与尾联遥相呼应。

颔联再从小处写景,明月初上,照耀在松林之间,清泉奔涌,在那石上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联对仗既工,而文辞又清新自然,似纯为口语而毫无雕琢痕迹,但蕴含在朴素语句中的画面是非常丰富的。苏轼即将此联作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典范--月照松林,则自然恬静,泉流石上,又充满了活泼生趣,一静一动,相映成画。

颈联打破了对天然景物的描写,开始有人物出现,但这人物似乎并不在诗人眼中、耳畔,而纯出于想象。月色虽明,终非白昼,诗人所见所闻有限,但听得竹林响动,便思乃浣女归来,但见得莲叶摇摆,便思乃渔船还家。这是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声,如图画中竹林旁描衣襟半幅,莲叶间绘船头一抹,便见生趣。诗人所要表现的,是普通人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简单、质朴的生活,这正是隐者厌倦宦海风波之后,所衷心向往、追求的生活。

尾联便道,虽无春芳,但有秋意,只要摆脱俗尘烦扰,内心恬静,自然山林可居,此景可观。“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就是诗人自指,所指乃山间隐士。此句从《楚辞·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一句化出,却反用其意,指“王孙兮不必归来,山中兮正可以久留”。而观其前面所描写之“松”、“泉”、“竹”、“莲”,也皆被世人目为品性高洁之物,同时也往往是隐士用以自喻之物,则此诗所写隐士生活,殆无疑矣,也见虽无斧凿痕迹,但实际上每一字、每一句、每一种意象,都是精心选裁、精心雕镂的结果。

赏析四

这首诗是诗人王维在居辋川时写的,诗文描绘了秋雨后山居景象,体现了安闲自在的山乡生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第一句点明了当时的季节和环境。在初秋的一个傍晚,空旷寂静的山谷刚刚被新雨洗过,空气变得非常清新。其中一个“新”字用得非常形象生动,此字一出,仿佛闻到了秋雨后清凉而带着山村泥土芳香的空气,令人心神舒畅。“空山”二字让我们想象到空旷的山谷中,周围都是茂密的山林,没有人的踪迹,所以这里好似世外桃源般清净美丽。

诗人在接下来两联里写到了新雨初晴后看到的或听到的景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天色已暝,皓月当空,月光星星点点点缀在茂密的松林上。山泉清冽,在山石间淙淙流淌,如一条洁白的素练,在月光掩映下发出闪闪星光,这样优美安静的自然风光是多么令人陶醉啊!诗人随意洒脱的两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语言准确精练,形象生动,所以,这两句也成为了写自然风光的典范。

上两句的自然景色静谧,接着诗人打破了这种安静,写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喧闹的声音,那是洗衣姑娘们洗衣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在摇动,是那顺流而下的渔舟打破了荷塘的宁静。原来在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淳朴的人们。诗人先写“竹喧”,因为浣女还隐在竹林中;先写“莲动”,因为渔舟掩盖在荷塘中,都是开始看不见,而后才发现“浣女”和“渔舟”的,这样写非常有真情实感,写得很美妙,很有诗情画意。

诗人在颈联和颔联中描绘的山景或人情仿佛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纯洁而美好,两联动静结合,将山乡优美淳朴的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只有内心真正热爱大自然,真正感受到自然之美的人才能这样生动形象地写出如此美丽的山景,所以,这些山景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表现了自己的高尚节操。同时这样优美的景色也和当时昏暗污浊的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越是写山林非常优美,越能反衬出他对官场的厌恶。

诗人在这里好像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所以最后他不禁说到:“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本是招隐逸之人出山的意思,而这里诗人反用其意,任由春天芳菲凋零,不必介怀,山中景色如此之好,可以把公子挽留。诗人觉得“山中”比“朝中”更好。诗人用自然洒脱两笔,表明自己洁净纯朴情操,洁身自好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志向,表明归隐之心。

这首五言律诗,用优美的笔触画就了一幅唯美的山中景,诗人用笔细腻,刻画景色动静结合,形象生动,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通过这幅优美画卷起兴,最后抒发诗人归隐志趣,情和景完美结合,让人看不出一点雕饰痕迹,自然天成,完美无瑕。最后一句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山居秋暝》原文翻译赏析-王维-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山居秋暝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

字号:字摩诘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作品风格:清淡自然,辞秀调雅

诗人小传: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父辈迁居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旋任大乐丞,因故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后归长安。安史乱之前,王维累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忧,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诗画俱佳,也通音律。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很高,无论边塞诗还是山水诗,各类主题皆有佳作,苏轼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中后期诗作多描摹田园景物,再加上诗中浓厚的隐逸思想,上继陶渊明、谢灵运,下开一代风气,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此外,他本人笃信佛教,诗中也多有反映,后人称其为“诗佛”。

【相关阅读】

更多王维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