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其二·重帏深下莫愁堂》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时间:2024-02-06 07:51

唐诗三百首第211首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二·重帏深下莫愁堂》,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六卷七言律诗。诗写幽闺女子深夜情思,以夜缝罗帐起笔,点明女子心中极盼好合的心理,再以追思往事的手法,描写初遇的情景。扇裁月魄,车走雷声,二人遇而未遇,因羞怯而未通言语。颈联写当初别后相思,“金烬暗”写出夜不能寐的寂寥,“石榴红”道出春光虚度的怅恨。以强烈的色彩,精练的笔致,寓情于景,抒发幽情。尾联化用典实,表现女子执着而深情的等待。

无题二首⊙其二作品原文

无题二首其二·重帏深下莫愁堂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二首其二·重帏深下莫愁堂》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无题二首⊙其二译文注释

译文一

层层帘幕深深地遮掩莫愁堂,闺中独卧凄清静夜漫漫悠长。

巫山神女幽会楚王原本是梦,清溪小姑独居本来就无情郎。

风波不顾菱枝柔弱无情摧残,桂叶芬芳却得不到月露滋养。

即使相思最终真无一点益处,也不妨怀抱痴情去终生惆怅。

译文二

重重帘帏,深掩着那女子的闺房,她躺下以后,只觉得这清冷的夜晚是如此漫长。巫山神女的故事不过幻梦,青溪小姑的居处也本没有情郎。风波不相信菱枝娇弱,仍要侵袭,月下露水不肯让桂叶吐出芬芳。虽然知道相思毫无益处,何妨把惆怅当作清狂。

注释

莫愁:古乐府中所记女子名,根据《唐书·乐志》记载:“《莫愁乐》者,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舞。”后世便以莫愁借指青年女子。

神女:即宋玉《高唐赋》、《神女赋》所言巫山神女。

小姑:指少女未嫁者,古乐府《青溪小姑曲》有“小姑所居,独处无郎”句。

《无题二首其二·重帏深下莫愁堂》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无题二首⊙其二作品鉴赏

赏析一

此诗写相思之苦,看来是爱情中出现波折,折磨着诗中的主人公。她一方面倾吐为爱情折磨的怨情,一方面仍然痴情不改。诗开始写她长夜不眠;二联借两个典故,说明其爱情不是圆满的;三联即以比兴手法抒写她的怨情;最后写她明知相思无益,却仍然坚贞不渝、衷情难易,愿意终生惆怅。全诗写少女回荡起伏的深情,真切细致。前人认为诗中也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也可。因为作者一生潦倒,在写诗时把他的隐痛暗寓其中是很自然的事。

赏析二

此诗亦言女子之相思苦况,但是脉络清晰,非独气韵贯通,就外在的语意而言,也都极顺畅妥帖。

开篇言“重帏深下”,是指闺中闭锁,即出寂寞清冷意,然后言此“莫愁”女卧而不眠,只觉“清宵”漫长。对于时间,人常言“长”,而无人言“细”,李商隐独能云“细细长”,时间怎么能细呢?这一遣词非常新颖,正从“细”字尽出清冷无聊之感,仿佛那女子是在细细地数着时间,期待这漫长寒夜尽快终结。颔联是女子无奈的苦笑,所谓巫山神女夜会楚王,这般美丽的爱情故事,原本不过是场幻梦而已,古诗中所说的“清溪小姑”,本来便是没有情郎相伴的寂寞苦人儿。“原是”、“本无”,便将古今情爱传说全都打破,只留下无尽的惆怅和悲怨。

对于颈联,或解为“不信风波菱枝弱,谁教月露桂叶香”的倒装,指女子坚贞不二,如菱枝虽弱,却不畏风波,如桂叶于月露中吐露芬芳。私以为不确,此联实言风波摧残菱枝,月露浸冷桂叶,是外力强自介入、干涉,破坏了她美好的爱情之意。于是女子只得卧而难眠,细数时辰,其实也是在细数相思。然而相思终无结果,便知古来情爱故事全是虚妄,现实中哪有如此顺遂之事?所以极流畅地便转向尾联——“直道相思了无益”。可是相思虽然无益,情爱虽然难得结果,难道就此放弃了吗?难道可以就此遗忘吗?结句突然转折,说“未妨惆怅是清狂”。所谓“清狂”,是指行为处事有悖时俗的观感,使人认为其人颇为不智,甚或疯癫。所以这句的意思是说,虽然相思无益,却又何妨相思呢?相思本就惆怅,故我在惆怅中便生不智的举动,外人看来,会认为是清狂的表现,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女子苦于相思,却又不肯放下相思,大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顽强决心。正是前三联所言种种相思苦况,才最终逼出此种“狂”态,全诗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而结句的转折也别有新意,更兼余味无穷。

赏析三

这两首七律无题诗,主题均是青年女子抒发爱情受挫、相思难耐的愁绪。

第一首诗的首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李商隐作诗讲究隐晦,很少将诗意表达得过于直白。如本联并未明确交代主人公的身份,但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夜深缝”等字眼,读者大概可以推测出主人公是一位独居的女性。罗帐,在古代诗歌中经常作为男女好合的意象出现。漫漫长夜,孤寂的女主人公默默地缝制罗帐,沉浸在对美好往事的追忆之中。颔联中,女主人公想起了与意中人的一次偶遇。此次偶遇是意中人“断无消息”之前两人最后一次相逢,并且“车走雷声语未通”——两人没有来得及叙话。正是因为这样的遗憾,女主人公在长期失去对方的消息之后,更加感叹错过那次机会的可惜。因此,本联是女主人公已逝爱情中的一个难忘镜头。

颈联写别后相思。与颔联截取片段表达情思的方式不同,本联描写了女主人公一个阶段的情绪,象征意味和抒情气氛都很浓厚。正所谓“一寸相思一寸灰”,残灯无焰,不仅点染着寂寂长夜的气氛,更象征了女子相思无望的愁绪和哀伤。“金烬暗”、“石榴红”两个意象,看似不经意,其中的内涵却是绵长无尽的。尾联“斑骓只系垂杨岸”一句化用乐府民歌《神弦歌·明下童曲》中“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的句意,暗示女主人公苦苦思念的意中人其实与她隔得并不远,只是两人咫尺天涯、情深缘浅罢了。末句“何处西南待好风”化用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的诗意,是说女主人公希望自己能化为一阵风,投进意中人的怀抱,可谓情真意切。

与第一首相比,第二首诗更注重表达女主人公的身世之伤。诗的首联由女主人公所处环境入笔,不涉及男女情事。两句诗尽管没有直言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但已经通过孤寂凄清的环境描写,展示出了她无边哀伤和幽怨的内心世界。颔联写女主人公回忆自己的感情经历。本联一连化用“巫山神女”、“清溪小姑”两个典故,虽然描述得很概括,却并不抽象,很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前者暗示女主人公曾经拥有过一段未能开花结果的感情,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表达了女主人公至今“独居无郎”的哀怨。“原”、“本”二字,含义深远。这一联笔法简约、语意含蓄。颈联又由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经历联想到她的身世际遇。本联含意更加晦涩,似乎在暗示女主人公一直在遭受黑暗势力的迫害,但是却没有人肯伸出援手。“风波不信菱枝弱”一句,暗指残暴的风波刻意忽略菱枝的柔弱,对它加以摧残;“月露谁教桂叶香”一句,指冷酷的月露明明能滋润桂叶,却不肯这样做。尾联“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是说:即使相思了无用处,也不妨满怀痴情怅惘一生。女主人公感情之路不顺畅,身世又如此凄惨,但她始终没有心灰意冷,明知前途渺茫而不放弃希望,可见她的坚贞与乐观。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写相思之苦、再会无期。但诗人对于无望的爱情,则始终流露出一种坚贞不渝、永不放弃的隐忍,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牺牲精神。这是他的爱情诗与那些轻薄肤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至今令人感动的原因。

《无题二首其二·重帏深下莫愁堂》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无题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

字号:字义山,号玉谿生

籍贯: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作品风格:高华典丽

诗人小传: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十九岁时因文才而受到牛党成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进士及第,旋即被李党成员、泾源节度使王茂元辟为书记,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充当幕僚,终身郁郁而不得志。

晚唐之际,诗风渐颓,是李商隐的出现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风格秾丽,七绝、七律尤为所长。他的很多诗揭露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社会动乱,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更是写得缠绵悱恻,脍炙人口,但部分诗篇也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他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还和李贺、李白合称为“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