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时间:2024-02-06 07:38

唐诗三百首第205首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六卷七言律诗。此类无题诗无论是写自身的相思之情,或是代闺中怨妇抒情,抑或另有喻托,皆是诗人本于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写出,且爱情与政治上的失意,形态基本上相通,因此视为爱情诗而解读,虽不中亦不远。这首诗抒写与所思之人相隔遥远,思之而不可得的相思之苦。诗境哀丽绵邈,构思精巧,以梦写别情,更显凄婉。

无题二首⊙其一作品原文

无题二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二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无题二首⊙其一译文注释

译文一

你答应再来去后却无影无踪,月儿斜照楼上已是敲五更钟。

梦中因离别而啼哭呼唤不醒,醒来急着写信墨汁没有研浓。

蜡烛半照绣有翡翠鸟的帷帐,炉中熏香飘进你的芙蓉被中。

刘郎已经在怨恨蓬山的遥远,如今你我更隔着蓬山一万重。

译文二

说来只是空谈啊,说去便一去无踪,此时月色斜照在楼上,正当五更钟声敲响。因为远别,故而成梦,就连鸡鸣也叫不醒,因为急于写信,使得信上墨迹未浓。蜡烛的光焰半笼罩着翡翠寒衾,麝香的气味轻拂过芙蓉绣帐。想那刘晨恼恨蓬莱仙境如此遥远,何况你我相隔更有一万重仙境啊。

注释

金翡翠:这里是指饰以金翠的被子,如《长恨歌》即有“翡翠衾寒谁与共”句。

绣芙蓉:指芙蓉帐,如《长恨歌》即有“芙蓉帐暖度春宵”句。

刘郎:指刘晨,据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载,汉明帝时郯县人刘晨、阮肇曾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其家,留半年乃还,待其出,已是晋太元八年,世间已历七世矣。

蓬山:即蓬莱山,指仙境。

《无题二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无题二首⊙其一作品鉴赏

赏析一

这首诗写的是对远方情人的苦思。诗人在首联中巧妙地将残月、晓钟、高楼三种景物有机组合,造成了一种凄清的境界,烘托出梦者的深沉愁思。二联描绘梦中与情人远别的悲伤及醒后急切写信的活动。三、四联进一步写梦后孤身独处,寂寞幽居的情状。从“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看,是写闺房,也就是主人公所在之房,因此主人公应是一个女子,末联是写女子怨恨情人相隔遥远,深感痛苦。全诗构思精巧,情感浓挚,意境深婉,蕴藉感人。

赏析二

此诗虽为《无题》,也甚恍惚,但总体而言,比“昨夜星辰昨夜风”要易解得多了。关于此诗主要写男女的情爱相思,历来并无异议。

首联写梦醒,“来是空言去绝踪”并非真事,而是描摹梦境。一对爱人分别两地,只能托言于梦中相会,但梦中亦不曾见来,故云“来是空言”,爱人一去便无踪迹,故云“去绝踪”。此句中来去相对,句中而用对,作强烈对比,更能突显主题,可见起首便超凡绝俗。“月斜楼上五更钟”是从梦中醒来,发现天将破晓,于是倍感惆怅。

颔联仍写梦醒前后,梦中因伤远别,欲爱人魂魄前来,而不愿醒,故云“啼难唤”。或谓此“啼”是指哭泣,但以对仗而言,此处啼应为名词,当指鸡啼,也正照应上句的“五更钟”,天正将明而未明之际。对句则言醒来后因相思而未待研墨至浓即匆促写成书信。颈联是表孤单凄凉,独眠独宿意,芙蓉帐中,翡翠衾里,只得一人,故有“半”字、“微”字,尽出凄凉况味。

前三联深言相思,但其中的联系、转折都很跳跃,此也正是李商隐“无题”特色,撷取片段,而又不加刻意连缀,后人读来但觉朦胧,多生疑义,因由也在于此。尾联言“刘郎”,或谓是指汉武帝刘彻,或谓是指东汉刘晨,唐诗中言及此两人,也都有“刘郎”之谓。若指武帝,则是因其欲求蓬莱以访神仙,但相隔遥远,难以得见;若指刘晨,是指其自出天台,恍惚异世,已难再访故迹。不管哪种说法,都是为得出一个“远”字,也显得男女相聚便如赴蓬莱仙境一般,是如此地美好,如此地动人心魄,但可惜相隔甚远,难以重会,故云“更隔蓬莱一万重”。蓬莱何在?而一万重蓬莱外又是何地?这比简单地说“天涯海角”,夸张更大,难以企及的悲怆也更浓烈。

刘晨、阮肇入天台而得遇二仙子之事,历来论及男女情爱,多以此为喻,而武帝求仙则只出“远”字,此诗既写爱人相思,因此私以为“刘郎”还当指刘晨,而不关武帝刘彻事。或以为此诗为代言体,诗的主人公是闺中思人之女子,为其有“金翡翠”、“绣芙蓉”之句也。但私以为此两词亦可指夫妇寝处,未必只可作闺中语。倘若“刘郎”果指刘晨,则主人公是以刘晨出天台来暗喻自己和爱人分离,诗的主人公还当以男子为是。相当程度上的可能,诗的主人公便是李商隐本人,他是又在怀想往日的情爱欢好,思恋自己的爱人了。

《无题二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无题二首⊙其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

字号:字义山,号玉谿生

籍贯: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作品风格:高华典丽

诗人小传: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十九岁时因文才而受到牛党成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进士及第,旋即被李党成员、泾源节度使王茂元辟为书记,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充当幕僚,终身郁郁而不得志。

晚唐之际,诗风渐颓,是李商隐的出现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风格秾丽,七绝、七律尤为所长。他的很多诗揭露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社会动乱,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更是写得缠绵悱恻,脍炙人口,但部分诗篇也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他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还和李贺、李白合称为“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