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时间:2024-02-06 07:39

唐诗三百首第206首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六卷七言律诗。此类无题诗无论是写自身的相思之情,或是代闺中怨妇抒情,抑或另有喻托,皆是诗人本于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写出,且爱情与政治上的失意,形态基本上相通,因此视为爱情诗而解读,虽不中亦不远。这首诗抒写与所思之人相隔遥远,思之而不可得的相思之苦。诗境哀丽绵邈,构思精巧,以梦写别情,更显凄婉。

无题二首⊙其二作品原文

无题二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二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无题二首⊙其二译文注释

译文一

飒飒东风吹来阵阵细雨,荷花塘外传来隐隐车声。

打开香炉钮锁填入香料,转动玉虎丝绳汲上井水。

贾氏隔帘偷看韩寿美貌,宓妃留枕爱慕曹植文才。

爱恋之心莫与春花争放,一寸相思化作一寸尘灰。

译文二

东风飒飒,细雨纷纷,荷花盛开的水塘外响起阵阵轻雷。你就在那金蟾咬钮的香炉焚香时来到,又在饰玉辘轳牵桶汲水的时候离去。想那贾氏因为韩寿年少而于帘内偷窥,甄妃因为曹植多才而留下玉枕。春心不要和花朵争相竞放吧,要知道每寸葭灰,都包含着我的相思之情。

注释

飒飒:风声。

金蟾啮锁:金蟾指蛙形的金属香炉,啮锁是指咬着香炉的鼻钮。

玉虎牵丝:玉虎是井上的饰玉辘轳,牵丝即牵引着吊桶之绳。

贾氏窥帘:典出《世说新语·惑溺》,载:“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璅中看,见寿,说(悦)之。”

韩掾:即韩寿,掾字原意为佐助,后为副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宓(mì)妃留枕:宓妃指汉文帝曹丕元后甄氏,后被废赐死。野史传说曹丕弟曹植亦甚恋慕甄氏,甄氏死后,他曾过洛阳,曹丕以甄氏所用金缕玉带枕相赐,曹植因此而梦甄氏,醒后即作《感甄赋》,后为曹丕之子曹叡更名为《洛神赋》。因传说中洛水之神名为宓妃,故此后人附会甄氏名为甄洛或甄宓。

魏王:即指魏国陈思王曹植。

《无题二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无题二首⊙其二作品鉴赏

赏析一

这首诗是描写一个深闺女子相思无望,追求的爱情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首联描绘出一个幽凄的环境:春风飒飒,细雨绵绵,车声隐隐。二联写女主人公百无聊赖的活动:为香炉添料烧香,到井边汲水回屋,从中展示其处境孤凄和心绪寂寞、爱情无望的情怀。三联引用典故继续抒发相思无尽的悲苦之情,含蓄深婉,意深味浓。末联写相思不得,以沉重的悲叹作结。全诗艺术构思细密,层层深入,反复咏叹。

赏析二

这首无题是代言女子,以写情爱、相思,殆无疑矣,但中两联究竟想说明一些什么,却仍然使读者如堕五里雾中。

首联所言,当是与“昨夜星辰昨夜风”一般,暗指男女幽会,此时东风飒飒,正当春季,细雨纷披,氛围非常幽雅恬静。“芙蓉塘外有轻雷”之“轻雷”,其实并不仅仅是指雷声,而别有隐喻。司马相如《长门赋》中有“雷殷殷其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句,即将车轮碾地声形象地比喻为雷声隆隆,故此这里“有轻雷”,或亦暗指情郎乘车前来。

颔联最难解,忽然写“烧香”和“汲井”,不识何意。或谓“烧香入”是指一点心香透入,“汲井回”是指汲回内心清泉云云,但这些意象都太过现代了,全不似唐人所写。我觉得还不如删除繁冗,回归初始,认为此两联所写正是字面意义上的烧香、汲井,而别无隐喻为好。“金蟾”为烧香之炉,诗中常见,且多施于夜间,或指代女子闺房,所以烧香是夜晚,“烧香入”是指情郎夜间前来。古人往往晨起汲水,以备一日之用,所以汲井便指清晨,“汲井回”是情郎于日出始归。这应该也是李商隐怀思过往恋情幽会时脑海中所产生的片段,“金蟾啮锁”、“玉虎牵丝”也皆为片段中不断闪回,曾给他留下很深印象的当时景物,故而一来一去之际,特意浓浓涂抹此类事物。

颈联用了两个典故,皆言女子之思慕男子,则是所代言的女主人公想望、恋慕情郎之意。但是虽然恋慕,因为身份或其他原因,两人无法正式结合,而只能于夜间私会,故而深感情之伤人。尾联“春心”句正与起首的“东风”相呼应,按照传统说法,结句则以相思成灰来喻事终不协,情终无着,连用两个“一寸”作排比,更见情意缠绵,苦痛之深。其意用白话翻译过来,大抵为:春心不要和花朵争相竞放吧,要知道每寸相思,终究都会燃成灰烬。

然而相思又与灰烬有什么联系呢?相思为何是可燃的呢?倘若前面有相关词句,比如李商隐另一首《无题》中有“蜡炬成灰泪始干”语,则此解可通,否则就是无根之木,纯粹读者的扩展想象,未必是诗人原意——虽然前面也有“金蟾啮锁烧香入”句,但言及烧香,却未言及香灰,不能肯定与结句有所关联。私以为,诗人的原意可能非常简单,这与古代灰琯验候的习俗相关。

古代有一种名为灰管或灰琯的器具,用以候验节气变化,即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看灰飞便可知节气到来。《晋书·律历志》说:“又叶时日于晷度,效地气于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灰琯吹灰,诗词中大抵用于占验春季之到来,比如北宋梅尧臣《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就有“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句。如此理解,正合“春心”、“花”意,而结句便分明是倒装,应为“一寸灰一寸相思”,即言春天已到,葭灰吹出,仿佛每寸都是我的相思不绝。

统合全诗,则首联是言实景,东风细雨,塘外隐隐有声,或是雷声,主人公却怀疑乃是情郎的车马声。颔联为回忆,情郎当初总是夜来朝去,与我相会,颈联则言恋慕情郎。尾联是慨叹,情郎为何不再来了呢?你是否知道我正在苦苦相思,随春心而动啊!

赏析三

这是《无题四首》中的第一首,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代表作。

本诗写一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情人的思念。全诗围绕一个“梦”字,来抒写远别之情。

首句凌空而起,次句宕开写景。首联若即若离,其实在写梦境。这只有和下一联中的“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其韵味。主人公与情人远别经年,无缘得见,夜来入梦,两人忽然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斜月空照楼,远处传来凄清的五更晓钟。如果说第二句渲染的是梦醒后空虚、孤寂、怅惘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身处这种令人神伤的环境中的一声长长的叹息。

颔联前句追忆主人公梦中情景,后句写主人公梦醒后的举止。远别的双方,虽然在梦中得到了短暂的相会,但随之而来的是分别的痛苦和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在强烈的思念之情驱使下,主人公奋笔疾书,在“书被催成”之后,才发现原来墨尚未磨浓。“书被催成墨未浓”一句非常真切传神。对一个心情急切的写信人来说,他通常不会注意到“墨未浓”这个细节,只有在“书被催成”后才会猛然发现这个事实。能写出这样的细节,足见诗人观察之入微、情感之细腻。这个细节也使本诗更富有生活的真实感,更加感人。

颈联描绘主人公梦醒后的室内环境。残烛余光半照着绣着翡翠鸟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残留着麝熏的幽香。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景象在朦胧光影中融为一片,让人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现实。“金翡翠”、“绣芙蓉”原本是富贵生活的象征,在朦胧灯光的映照下,却增添了几分梦幻的色彩,也为本诗增添了几许缥缈的美感。

尾联写主人公幻觉消失后,随即产生了室空人杳的惆怅。诗人巧用刘郎寻仙不遇的典故,极言主人公和情人阻隔之远,暗示两人相见机会之渺茫。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来刘郎再到天台山寻找,怎么也找不到了。本联既是全诗抒情的出发点,也是全诗情感的归宿。

诗从主人公梦醒时的情景写起,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糅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

第二首也是首情诗,但与第一首不同的是,诗中的主人公换成了女的,抒写的是一位深锁幽闺中的女子对爱情热切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是一首“刻意伤春”之作。

前两联写景,烘托气氛。首联描绘环境气氛:东风飒飒送来细雨阵阵,芙蓉塘外响着一声声的轻雷。这两句既有迎面扑来的春天的气息,也有一种黯淡凄迷的色彩。诗人用凄迷的春景衬托女子正在萌生的春心和无限的愁苦与怅惘。“东风细雨”、“芙蓉塘”这两个爱情的代名词,在此处给读者创造了一个任想象随意驰骋的广阔空间,创造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朦胧美。

颔联续写女子居处的幽独。诗人化用许多典故,因而使本联读起来晦涩难懂。“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锁”,是香炉的鼻钮。室内户外,女子能够看见的只有香炉,辘轳,此般情形正衬托出女子幽居的孤独。

后两联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颈联用贾充女与韩寿、甄后与曹植的爱情典故,写出青年女子对爱情的渴望。据《世说新语》载,晋人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为幕僚,一次贾女从窗格中窥见韩寿,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言: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妻,曹操却将她嫁给了曹丕。甄后被馋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表白,遂感其事作《洛神赋》。尾联看似怨语,其实是渴望爱情的深闺女子内心的呼喊。这呼唤既带有幻灭的悲哀,也含有强烈的激愤。

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把抽象的幽思和爱情形象化,显示了美好爱情的被毁灭,使诗歌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无题二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无题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

字号:字义山,号玉谿生

籍贯: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作品风格:高华典丽

诗人小传: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十九岁时因文才而受到牛党成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进士及第,旋即被李党成员、泾源节度使王茂元辟为书记,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充当幕僚,终身郁郁而不得志。

晚唐之际,诗风渐颓,是李商隐的出现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风格秾丽,七绝、七律尤为所长。他的很多诗揭露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社会动乱,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更是写得缠绵悱恻,脍炙人口,但部分诗篇也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他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还和李贺、李白合称为“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