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屋抽梯的意思,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的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3 09:20

上屋抽梯作品原文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上屋抽梯作品按语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为之便,或犹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须先置梯,或示之梯。

如慕容垂、姚苌诸人怂秦苻坚侵晋,以乘机自起。

上屋抽梯的意思,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的故事

上屋抽梯原文译文

假装给别人方便,引诱他们前进,然后切断他们的后援和接应,使他们陷于死地。敌人争夺腊肉中毒,就会失去原有的地盘。

上屋抽梯按语译文

所谓“唆使”,就是用利益去引诱敌人。如果只用利益去引诱敌人而不给其提供方便,那么有的敌人还是会犹豫不前。所以,要采用“上屋抽梯”之计,就必须先给敌人准备好梯子,或让敌人知道有方便上屋的梯子。

例如,前秦权臣慕容垂、姚苌怂恿前秦王苻坚攻打晋国,以便乘机自己独立。

上屋抽梯的意思,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的故事

上屋抽梯作品注释

假:假装,故意。

遇毒,位不当也:语出《周易·噬嗑》卦。《噬嗑》卦中的《象》辞说:“遇毒,位不当也。”是连接本卦中“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各,无咎”而来的,意为之所以遇到有毒的物质,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当。这里引申为敌人争夺腊肉中毒,就会失去原来的地盘。

慕容垂、姚苌诸人怂秦苻坚侵晋,以乘机自起: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称帝。慕容垂、姚苌等人极力怂恿苻坚南下攻打晋国,以便乘机独立。苻坚上了他们的当,率领全部兵力南下,大败于淝水。

上屋抽梯计名探源

此计在历代典籍中有两处记载:一是《孙子兵法·九地篇》:“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二是《三国志·卷三五·诸葛亮传》:“(刘)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入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

上屋抽梯的意思,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的故事

上屋抽梯经典实例

实例一:御史巧破诬告案

唐朝初年,高祖收到一封告发岐州刺史李靖谋反的检举信,龙颜大怒,立即派了一名御史前去调查。

这位御史根本就不相信李靖会谋反,但皇命在身,他必须认真对待此事,沉思片刻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首先他找到告发李靖之人,然后邀请其一起去歧州。途中,御史谎称随从不小心把检举信丢了,并装出一副焦急的样子,请求告发者帮他重新写一封检举信。待告发者写完,御史将前后两封检举信放在一起比较,很快便发现这是告发者的阴谋,因为两封检举信出入很大,甚至有些地方相互矛盾。于是御史立即将告发者逮捕回京,并向唐高祖如实禀报。唐高祖听后大为吃惊,一气之下,判了告发者死刑。

实例二:陈述古借钟辨贼

宋朝,陈述古担任建州浦城县的知县时,浦城县有个富翁家被盗了,抓了一些嫌疑犯。为分辨出真正的罪犯,陈述古让人从庙里抬过来一口钟,将它放在后阁中供奉着,然后再把诸多嫌疑犯带到钟前,对他们说:“这口钟相当灵验,它能够分辨盗贼。不是盗贼的人,摸钟时钟不会发出声响;如果是盗贼,摸钟时钟就会发出声响。”说完之后,陈述古带领着县衙的大小官员一起虔诚地对钟进行祭拜。祭拜完毕后,再命人用帐幕把那口钟用黑布围了起来,并叫人暗中把墨汁涂在那口钟上。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引着所有的嫌疑犯进入帐幕中去摸钟。等他们摸完钟出来后,陈述古说道:“钟已经告诉我谁是盗贼了。”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所已。陈述古没有理会大家的表情,而是让所有的嫌疑犯伸出双手,结果大家的手上都有墨,只有一个人手上没有墨。陈述古指着那个手上没有墨的人厉声说道:“你还不从实招来!”原来陈述古早就知道做贼心虚的人一定会害怕自己摸钟时,钟会发出声响,从而暴露自己,于是不敢去摸钟。这个人知道自己上当后,只好乖乖认罪伏法。

陈述古就是利用当时人们迷信神明,先刻意制造舆论,再根据做贼心虚的犯罪心理,借钟辨贼,上屋抽梯,最后找出了真正的罪犯。

实例三:英美外交官饮酒误事

1967年秋,一名美国大使馆官员和一名英国大使馆官员在苏联一名旅行社导游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游览着苏联各地。

一天,两名官员游览到了希基涅夫城。陪同他们的导游极力推荐他们去参观当地的一家酿酒厂,并说这家酿酒厂生产的酒世界闻名。两名官员听后欣然前往。到了酿酒厂,酒厂工作人员异常热情地邀请他们品尝这里酿造的酒。盛情难却,他们只好喝了一小杯。可谁知,刚回到旅馆他们便感到恶心想吐,很快就昏昏入睡了。直到六个多小时后,他们才头昏脑涨地醒来。稍微清醒了一些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正赤裸裸地躺在床上,而且整个房间都被搜得天翻地覆。而这一切都是克格勃的杰作。

更多三十六计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