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双喜临门,却非好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2 16:06

李商隐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官吏家庭,父亲曾经担任过县令,但很早去世。李商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过得很艰苦,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业,他在十多岁时就写了很多有名的文章,为士大夫所知。

很多人仕途不成功,是因为没人赏识。但在李商隐身上恰恰相反,赏识他的人太多,反而坏了事。

还在李商隐十六岁时,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就把他召到自己帐下,不仅亲自指导他写作,还让自己的儿子令狐绹和他做了好朋友。李商隐二十五岁时,在令狐绹的引荐下考中了进士。

考中进士的第二年,李商隐遇到了另一位赏识自己的“贵人”,即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王茂元非常看重李商隐的文才,把女儿许配给了他。

“金榜题名时”和“洞房花烛夜”接连发生在李商隐身上,本来都是好事。但坏就坏在李商隐所处的时代不好。

李商隐:双喜临门,却非好事

晚唐的一大特点是皇帝几乎全无权威,朝廷上下拉帮结派的情况很严重。大臣和宦官、宦官和藩镇、大臣和藩镇,关系错综复杂。

大臣和大臣之间,当然也出现了不同阵营。具体到李商隐身上,两位“伯乐”令狐楚和王茂元,就分处于两个互相敌对的阵营。所以,李商隐受过令狐楚的大恩,却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就被视为一种“反叛”。

这就麻烦了,两个阵营都不把李商隐当“自己人”,那还怎么在官场上混?李商隐并不是没有机会,但总是随着这一派或那一派的得势而起起伏伏,永远没有机会攀上高位一展身手。

郁闷之余,李商隐只好用写作来抒发心中的不满。他写了很多咏史诗,嘲讽了历史上很多暴君、昏君。他甚至还写过一首《马嵬》,讽刺本朝的唐玄宗,说他当了四十年皇帝,却还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

有些话可以直接说,但有些话只能隐晦地说。李商隐在诗里大量运用典故,有的诗句虽然很优美,表达的意思却含混不清,但这却成了他的一大特色。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写诗,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说什么事,往往还要写个序文来说明情况,但李商隐却似乎唯恐别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甚至还有很多诗,干脆连标题都不要,直接就叫《无题》。

运用典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博览群书,还得经常查阅资料。据说李商隐写诗时经常要查看很多书籍,以致前后左右摆满了书,人称“獭祭”。

原来,水獭喜欢吃鱼,每次进食都要捕捉很多条鱼摆在岸边,就像是进行一个祭祀的仪式。古人就把这种行为称为“獭祭”。在李商隐之后,“獭祭”又变成了一个形容文学上喜欢运用典故的专用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