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僧推敲的古诗故事,(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19:22

关于夜僧推敲唐诗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夜僧推敲的古诗故事,(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赏析

诗歌赏析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书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描写了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被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是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的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的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夜僧推敲的古诗故事,(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赏析

作者介绍

贾岛(779—843),字阆仙,人称诗奴,唐代诗人。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称其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开成年间任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有《长江集》。

夜僧推敲的古诗故事,(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赏析

“夜僧推敲”的故事

关于此诗的创作,还有一个故事。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到底是“敲”好还是“推”好。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比划着推门和敲门两个动作。不知不觉间,他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便被人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述了一遍。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他和韩愈也因此成了朋友。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