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师的古诗故事,(唐)齐己《早梅》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1 19:23

关于一字师唐诗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一字师的古诗故事,(唐)齐己《早梅》赏析

诗歌赏析

齐己的这首《早梅》是一首咏物诗。齐己用清雅明丽的语言,刻画了早梅傲寒绽放、幽雅脱俗的品性,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该诗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全诗开篇“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傲寒的特点。“万木冻欲折”中用“冻”字,较常见的“寒”字更能够强调环境的严酷。“欲折”则是对寒冷程度的进一步强调。对其他植物不堪忍受严寒的狼狈形貌的描写,是为了与第二句中出场的早梅进行对比。“孤根暖独回”描写早梅在严冬中最早恢复生机,一句之中连用意思相近的“孤”“独”二字,在功能上都指向早梅,是多少有些语义重复的弊病。然而,齐己如此使用,意在着力地突出梅花与其他植物的不同之处,在重复之中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在第三第四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前村”交代早梅生长开放的地点,暗示了早梅甘于平淡、不与世俗争艳的品格。“深雪”照应上面第一句中的“冻欲折”,因为雪大,故而其他树木枝丫几乎为雪所压折,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昨夜一枝开”中的“昨夜”,一方面说明了早梅正是在夜晚雪下得最甚的时候开放的,更鲜明地表现了早梅的旺盛生命力和傲然斗雪的姿态;另一方面,早梅在夜晚绽开,也体现了其无意于求得世俗赏识的独立品格。“一枝开”中的“一”,进一步强化了上面“孤”“独”的意味。可见诗人着意表现的正是早梅卓尔不群的孤傲品性。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从味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早梅的芬芳与花色姿态。“风递幽香出”中的“递”在这里是飘送的意思,“递”字给人动作轻柔的联想,在表达效果上,既符合梅花“幽香”清雅的特点,也将无形的花香形象化,仿佛风也对花香充满爱怜,使诗歌更富有情趣韵味。“禽窥素艳来”中的“窥”字是偷偷看的意思,将飞鸟欣赏早梅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富有趣味。“素艳”中得“素”在这里是素雅洁白的意思。“素”与“艳”字相结合是富有新意的,诗人在看似不合理的组合中凸显出早梅的与众不同。诗人在“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两句中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于外界事物上,将无情的风、鸟有情化,从而营造出一个富有情趣和生机的世界,可谓构思巧妙,趣味盎然。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中的“知”意为了解、遵循,“律”意为万物生长的周期、自然节候的规律,“望春台”则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这两句是说,按照自然的规律,到明年此时这支早梅应该还是会在春回大地之前率先开放在高高的望春台吧。这两句诗的奥妙在于一语双关,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希望明年还能再见到早梅的动人风姿,承接了上面对早梅动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早梅的赞美喜爱之情。但仔细推敲这两句则不难发现,无论是“孤根独回”还是“深雪”“一枝开”,都隐喻着诗人自己坚贞不屈的清高品格以及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失落与不甘。故而,“先发望春台”实际上饱含了诗人渴望明年到京城施展才华的自我期许和远大抱负。

整首诗在构思上借物抒怀,含蕴深藉,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着自信的节操情怀,又将之不露声色地融入对深雪早梅的描写中,具有“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之妙。

一字师的古诗故事,(唐)齐己《早梅》赏析

作者介绍

齐己(864—943),唐朝晚期著名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六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一边学习作诗,他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了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他出外游学。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他的不少名作、佳作都是在外游历时写的。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龙德元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南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他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后晋天福八年八十岁时,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世。

一字师的古诗故事,(唐)齐己《早梅》赏析

“一字师”的故事

据说,齐己这首《早梅》原来的颔联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带着这首诗去袁州(今江西宜春)求教于当时的著名诗人郑谷。郑谷在读了齐己这首《早梅》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说罢就将“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听他这么一说,又见他这么一改,深为佩服,不觉下拜,惊叹改用“一”字之妙,后人即称郑谷为“一字师”。这个“一字师”的故事也就成为诗坛佳话。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