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拟古八首》(选三)原文翻译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2 17:37

拟古八首(选三)

鲍照

拟古八首选一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注释】

1、幽:幽州,今河北北部。并:并州,今山西一带。

2、驰逐:指纵马追逐。

3、毡带:用羊或动物毛压制成的佩带。鞬:马上盛弓箭的器具。

4、象弧:象牙装饰的弓。雕服:彩绘箭袋。

5、飞鞚:飞马。鞚,马勒,此代指马。

6、雁门:秦汉郡名,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南。

7、楼烦:汉县名,在今山西朔县东。

8、石梁句:用春秋时宋景公得工匠所制弓,其余力能射入石梁(石堰或石桥)事(见《阚子》),形容弓箭劲利。

9、惊雀句:用后羿射雀拟射左目、误中右目事(见《帝王世纪》),极言射技精湛。

10、汉:指中原政权。虏:指北方少数民族。

11、白羽:箭名。

12、分虎竹:指愿领兵出征,为国分忧。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古代朝廷发兵、遣使的凭信,京师和郡守或主将各持一半。

【赏析】

这组拟古诗作年不明。从其所写题材涉及感怀、军戎、闺思等内容来看,作于一时一地的可能性不大。但与其他同类之作如《绍古辞七首》、《学刘公幹体五首》等合看,可知其学诗转益多师,取法甚广。

上录之诗是《拟古八首》中的第三首,写北地幽、并少年的豪侠尚武,颇有曹植《白马篇》的神气。首二句概括曹诗“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之意出之,突出地域风尚,为全首张目。以下八句即从“骑射”和“驰逐”落笔,具体表现少年英雄的勃勃生气:他腰系箭袋,一身戎装,飞马越过草短兽肥的广袤平陆;早晨在雁门山上游猎,晚间在楼烦县内投宿;射出的箭透入石梁力大势沉,又弓无虚发,技艺精湛。其中“朝游”、“暮还”的承接突出骑术高超,“石梁”、“惊雀”的对举强调射技神妙,以我运古,壮气四溢,最能显示人物的精神风貌。然而更为可贵的是他年少志高,身怀绝技,一心想御敌边城,报效国家。末四句的记事抒写,更凸现了人物的满腔豪情,使一个英气勃发的少年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现在人们的眼前。后来陆时雍《诗镜总论》说“骏马轻貂,雕弓短剑,秋风落日,驰骋平冈,可以想见此君意气所在”,也许正是受了此诗所描写形象的启发。由此也可见诗人在这一形象中,同时寄托了自己的志向。

鲍照《拟古八首》(选三)原文翻译赏析

拟古八首选二

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朔风伤我肌,号鸟惊思心。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田租送函谷,兽藳输上林。河渭冰未开,关陇雪正深。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注释】

1、束薪:捆绑柴草。幽篁:幽深的竹林。

2、刈:割。黍:泛指谷物。

3、朔风:北风。

4、号鸟:哀叫之鸟。思心:忧愁之心。

5、井赋:井田之赋,泛指赋税。讫:完毕。

6、程课:定期之税。追寻:接踵而至。

7、函谷:秦置关名,在今河南灵宝西南。此指关内的京城。

8、兽:喂养禽兽的饲料。输:送交。上林:苑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西南。汉武帝时广为扩建,多畜禽兽,以供狩猎。

9、河:黄河。渭:渭水。

10、关:指函谷关。陇:陇山,在今陕西。

11、笞(chī):古代五刑之一,用杖拷打。

12、呵辱:大声斥骂。

13、不谓:不料。乘轩:指仕途得意。语本《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轩,古士大夫所乘之车。

14、伏枥:语本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喻志士老而未受重用。枥,马厩。

【赏析】

在南朝诗人的作品中,很难读到直接描写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内容。鲍照这首拟古诗则是一个例外,它以真实可信的笔墨,记叙了自己早年困顿贫苦的生活经历和有志难伸的情怀,客观上也反映了当时一般劳苦大众的共同遭遇。

在幽暗的竹林里捆柴,在寒冷的山谷间刈黍,强劲的北风侵肌入骨,哀鸣的鸟声惊心动魄。一年到头税赋刚交纳完毕,定期的征交又接踵而至。要把田租送往函谷关内的京城,又要把喂养禽兽的饲料运去上林。当时黄河、渭水的冰冻还未融化,函谷、陇山的积雪正深。一路上又有官吏的不时责罚、笞击和辱骂。诗的前十二句在人们面前展示的,正是这样一幅饱受饥寒、劳碌、租税、苛责之苦的真实画面,这怎能不使胸怀大志的诗人热血沸腾、仰天长叹?末二句连用两典,在退步写实中自含郁勃难平之意。关于早年的困苦生活,鲍照在《侍郎报满辞阁疏》中,也有沉重的追叙:

臣嚚杌穷贱,情嗜踳昧。身弱涓甃,地幽井谷。本应守业,垦畛剿芿,牧鸡圈豕,以给征赋。而幼性猖狂,因顽慕勇;释担受书,废耕学文。

如与此诗合看,可知诗中所写多为借题发挥的亲身经历,故有切肤之痛。

这首诗在组诗中是第六首,也是鲍照集中难得的纪实感慨之作,对后世同类诗的创作深有影响。《鲍参军集注》黄节所辑“集说”引陈胤倩语,谓此诗“固是实事,真至。此等最为少陵(杜甫)所摹”。而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六)也说此诗“极贱隶之卑辱,以寄慨不得展志大用于世也。而诗之警妙,皆杜(甫)、韩(愈)所取则,亦开柳州(柳宗元)”。

鲍照《拟古八首》(选三)原文翻译赏析

拟古八首选三

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秋蛩扶户吟,寒妇成夜织。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宿昔改衣带,朝旦异容色。念此忧如何,夜长愁更多。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

【注释】

1、胡雁:从北方来的大雁。矫翼:举翅。

2、蛩(qíong):蟋蟀。扶:依傍。

3、君:指丈夫。上陇:登上陇山。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二句暗用古《陇头歌》“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念我行役,飘然旷野。登高望远,涕零双堕”之意。

4、宿昔:犹早晚。改衣带: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之意。

5、瑶琴:琴的美称。网罗:指蜘蛛网。

【赏析】

闺怨是古诗中最常见的题材,这首拟作在师承其意的同时又自出机杼,分别从闺妇和征人两面落笔,交叉错综写来,尤能曲尽其意。

诗以河边青草未黄,而胡雁已举翅南翔起兴,在自然之景中先暗寓征人思归、闺妇盼归之意,可谓集双方感受总而出之。以下写闺妇夜织,有蟋蟀吟户,正见时值为征人寄衣之际。按一般规律,诗当由此生发,继写闺妇思念;但诗人却别出心裁,妙借去岁与夫君相识的还乡者传语,转而从征人一方着墨,写出当时夫君登陇望乡的无限感叹。“闻君”二句已透出《陇头歌》“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念我行役,飘然旷野。登高望远,涕零双堕”的悲切。征人的思乡无疑更刺激了闺妇的盼归,故“宿昔”以下,又折回闺妇一方,写她因思念情切,早晚之间衣带见宽,朝暮之际容颜已改,虽为夸张之言,却极有情理,可动人心魄。而这种因用情过深而导致的身心憔悴,更让人对美好人生的虚度枉抛产生浓重的忧愁,这种忧愁之深之长,是漫漫秋夜所无法相比的。最后,诗在对明镜蒙尘、瑶琴生网的静物聚焦中结束,寓意极强,它从外物的变化中反跌出人物内心“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的失衡和痛苦,故尤觉言有尽而意无穷。前人评鲍诗,常赞赏他的独辟蹊径,不欲犹人,此诗也是一例,拟古中不乏创新,正是其艺术生命所在。

更多鲍照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