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翻译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9 14:51

《拟古》九首,是模拟古诗之作。渊明之前以“古诗”为题者,今知有:见于《文选》之《古诗十九首》;见于《玉台新咏》之《古诗》八首(有重见于《古诗十九首》者);见于《文选》、《古文苑》等书题作苏武、李陵诗,逯钦立汇为《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以及散见于各书之其他一些题作《古诗》之作,如“步出城东门”等。

《拟古》题目盖始于陆机,《文选》载其《拟古诗》十二首,其中十一首拟《古诗十九首》,一首拟“兰若生春阳”(《玉台新咏》卷一枚乘《杂诗》之六),均已标明。又,《文选》卷三一录有刘休玄《拟古》二首,亦是拟《古诗十九首》,且也已标明。渊明之《拟古》九首虽未标出所拟者何,但参考上述情况,拟《古诗十九首》以及上述其他古诗或不以古诗为题之汉魏诗歌,可能性很大,细加对照不难明白。各诗之有线索可寻者,在“评析”中说明。

拟古九首其一

陶渊明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多谢诸少年,相知不中厚。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注释】

[1]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点明时令及居处环境,兼作比兴。

[2]君:指行人。

[3]出门万里客:王叔岷《笺证稿》引曹植《门有万里客行》:“门有万里客。”

[4]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意谓心相投合也。心相醉:丁《笺注》:“倾倒之至,如为酒所中也。”古《笺》:“《庄子·应帝王篇》:‘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生死存亡,祸福夭寿,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汉书·司马迁传》:‘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

[5]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兰枯柳衰比喻友情转薄,“此言”指“不谓行当久”也。古《笺》:“《楚辞(·抽思)》:‘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诗意盖本此。”

[6]多谢诸少年,相知不中厚:意谓告知诸少年,谓其不忠厚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中:通“忠”。丁《笺注》曰:“因诸少年之负言而谢绝之,谓其不忠厚也。”亦通。

[7]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意谓交友之道,尚意气而轻性命,虽为之死亦在所不惜;至于离隔又有何难乎?意气:情谊、恩义。何有:王叔岷曰:“《论语·里仁篇》:‘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今本脱“于从政”三字,刘宝楠《正义》有说。)何晏注:‘何有者,言不难。’”

【赏析】

此诗慨叹友情之难久,其模仿《古诗十九首》其二甚明。兹录其全诗如下,以便对照:“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对照两诗,开头两句十分相似,韵脚亦相同,而且诗之取材与主旨亦同。所不同者,《古诗》中荡子妇之身份在渊明《拟古》中已变为友人之交情。此乃拟古而不泥于古,正是渊明高明之处。渊明乃重友情之人,观其与友人酬答诗可知。一般少年丧失交友之道,渊明慨然系之。又,曹植《离友诗》三首序曰:“乡人有夏侯威者,少有成人之风。余尚其为人,与之昵好。王师振旅,送余于魏邦。心有眷然,为之陨涕,乃作离友之诗。”其二曰:“感离隔兮会无期,伊郁悒兮情不怡。”渊明诗言及“少年”之不中厚,或有感于曹植诗中之中厚少年耶?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翻译赏析

拟古九首其二

辞家夙严驾,当往志无终。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闻有田子春,节义为士雄。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注释】

[1]夙:早。严:装束,整饬。驾:车乘。

[2]志:王叔岷《笺证稿》曰:“至、志古通。《庄子·渔父篇》:‘真者,精诚之至也。’《文选》嵇叔夜《幽愤诗》注引至作志。《荀子·效儒篇》:‘行法至坚。’《韩诗外传》三引至作志。《文子·道德篇》:‘至德道行,命也。’唐写本至作志(《淮南子·俶真篇》同)。皆其证。”无终:县名,汉属右北平,今河北蓟县,即“田子春”家乡。

[3]非商复非戎:意谓非“四皓”、老子所往之地。“四皓”入商山避秦。商山,在陕西商县东南。详见《赠羊长史》注。戎:古代泛指西部少数民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裴骃《集解》引《列仙传》:“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巨胜实,莫知其所终。”

[4]闻有田子春,节义为士雄:意谓田子春以节义立身,乃士人之杰出者也。《三国志·魏书·田畴传》:“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古《笺》:“《后汉书·刘虞传》注引《魏志》曰:‘田畴,字子春。’是章怀所见《魏志》尚与靖节同也。”案《田畴传》载:畴好读书,善击剑。董卓迁帝于长安,幽州牧刘虞欲奉使展节,遂属田畴为从事。畴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固辞不受。后还至乡里,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馀家。畴为约束,兴举学校。众皆便之,道不拾遗。北边翕然服其威信。袁绍数遣使招命,皆拒不受。后助曹操平定乌桓,封畴亭侯,邑五百户。畴自以始为居难,率众遁此,志义不立,反以为利,非本义也,固让。曹操知其至心,许而不夺。(魏)文帝践祚,高畴德义,赐畴从孙续爵关内侯,以奉其嗣。节义:《三国志·魏书·田畴传》裴注引《先贤行状》载太祖表论畴功曰:“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

[5]斯人久已死:指田畴。斯人: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6]高世名:高于当世之名。王叔岷《笺证稿》:“《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7]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意谓狂驰奔走以求名者,即使得名亦只在一生之中,不能长久也。直:仅。

【赏析】

古《笺》引李审言曰:“曹植《杂诗》(仆夫早严驾),此首盖拟其体。”兹录其诗如下:“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霈案:此诗模拟曹植《杂诗》痕迹可寻。开首所谓“辞家夙严驾,当往志无终”,乃就己之意愿而言,非真往无终也。曹植曰“吾行将远游”,亦是意愿。故此诗可视为言志之作。渊明不甘心闲居,其“猛志”时有流露,此诗以田畴为“士雄”,最能见其志之所在。抑渊明亦欲为“士雄”耶?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翻译赏析

拟古九首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注释】

[1]仲春:二月。遘:遇。时雨:按时降落之雨。渊明《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神渊写时雨。”

[2]众蛰(zhé)各潜骇:古《笺》:“《(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雷乃发声(生),蛰虫咸动,启户始出。’”蛰:冬季潜伏之动物。潜骇: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神风潜骇,有赫兹威。”

[3]从(zònɡ)横:纵横。

[4]故:今,见《尔雅·释诂》。

[5]相将:相偕。

[6]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此乃燕问渊明之语,意谓我心坚固而不可转移,君情究竟何如?《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定:究竟。《世说新语·言语》:“卿云艾艾,定是几艾?”

【赏析】

邱嘉穗曰:“末四句亦作燕语方有味。”颇为有见。燕既重来,则其情之固可知矣,无须主人再问。燕既重来,见门庭荒芜,不知主人有无迁徙之意,遂反问主人“君情定何如”,正在情理之中,且见天真趣味。写人与燕之感情交流,可见渊明物我情融之境。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翻译赏析

拟古九首其四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注释】

[1]迢迢:远貌。

[2]四荒:四方极远之地。《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注:“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

[3]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言所登之楼只有归云、飞鸟出入。

[4]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意谓山河满目,而平原偏广大无边也。茫茫:《文选》阮籍《咏怀》:“旷野莽茫茫。”李善注:“毛苌曰:茫茫,广大貌。”

[5]北邙:山名,在河南省洛阳市北。何孟春注引《洛阳志》:“汉晋君臣坟多在此。”

[6]互低昂:相互错落有低有高。

[7]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意谓有坟基已颓者,而无后人修复,其游魂亦不知在何方矣。

【赏析】

此乃寄慨于人生之作,兼采《古诗十九首》其十三“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其十四“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感叹死亡之不可免与荣华之不足恃也。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翻译赏析

拟古九首其五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

【注释】

[1]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此东方之士乃设为理想中人,非固定指某人,亦非自指。被服:《古诗十九首》其十二:“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其十三:“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2]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上句言子思,详见《有会而作》注。下句稍改易曾子事,与上句对仗。古《笺》引《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蹝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3]故:王叔岷《笺证稿》:“故犹所以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曰:“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下文:‘樊哙曰: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上言‘所以’,下言‘故’,其意相同。”

[4]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意谓先弹奏《别鹤》,后弹奏《孤鸾》。上、下:表示时间、次序之前后。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古者,上与前同义。”《古诗十九首》其十七:“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别鹤、孤鸾:琴曲名。古《笺》:“崔豹《古今注》曰:‘别鹤操,商陵牧子所作也。娶妻五年而无子,父兄将为之改娶。妻闻之,中夜(起,)依户而悲啸。牧子闻之,怆然而悲,乃援琴而歌。(歌曰……)后人因为乐章焉。’《西京杂记》:‘庆安世(年十五,为成帝侍郎,)善鼓瑟(琴),能为双凤、离鸾之曲。’”

[5]就:趋就,归从。

[6]岁寒:《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赏析】

此诗抒发其理想人格也。被服不完,三旬九食,而有好容颜;居处有青松夹路,白云缭绕;所弹为《别鹤》、《孤鸾》,正见其安贫固穷,孤高不凡。全诗声吻格调绝似《古诗十九首》。“惊别鹤”之“惊”字,绝佳。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翻译赏析

拟古九首其六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之。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注释】

[1]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此指松柏。古《笺》引《庄子·德充符》:“受命于地,惟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苍苍:犹青青也。谷中树,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

[2]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意谓松柏虽冬夏青青,然非不知时令之变化也,霜雪之寒岂能无感乎?谁谓:王叔岷《笺证稿》引《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3]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意谓已厌倦世俗之论,而欲结友临淄,聆听稷下先生之谈也。临淄:战国时齐国都城。

[4]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意谓从稷下之谈士,望彼破解吾之疑惑。古《笺》:“《史记·孟荀列传》:‘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文选》注引刘歆《七略》曰:‘齐有稷城门也。齐说谈之士,期会于稷下者甚众。’《楚辞(·卜居)》:‘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谈士:王叔岷《笺证稿》引《史记·日者列传》:“公见夫谈士辩人乎?”《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指:赴也,归也。《淮南子·原道训》:“趋舍指凑。”注:“指,所之也。”

[5]装束:整理行装。《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注引《平原祢衡传》:“衡知众不悦,将南还荆州。装束临发,众人为祖道。”

[6]行行停出门:丁《笺注》:“《后汉书·桓典传》:‘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行行,踯躅道中也。停,中止也。”

[7]伊: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是”、“此”。《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笺:“伊,当作繄。繄,犹是也。”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翻译赏析

拟古九首其七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注释】

[1]扇:风起、风吹。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穆穆惠风,扇彼轻尘。”

[2]美:喜,快乐。《荀子·致士》:“美意延年。”杨倞注:“美意,乐意也,无忧患则延年也。”

[3]持:同“恃”,赖也。持此:指以下四句歌词。

[4]皎皎:明亮貌。《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5]灼灼:鲜明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赏析】

古诗中颇多人生无常、良景易逝之叹,此诗亦是如此。末二句“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已点明主题矣。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翻译赏析

拟古九首其八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注释】

[1]厉:猛,刚烈。《荀子·王制》:“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杨倞注:“厉,刚烈也。”

[2]抚:持,见《广雅·释诂三》。

[3]张掖:汉代郡名,在今甘肃省境内。幽州:古九州之一,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等地。

[4]饥食首阳薇:表示对伯夷、叔齐之景慕。《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首阳山,史传及诸书所记凡五处,各有案据。马融曰:“在河东蒲坂华山之北,河曲之中。”

[5]渴饮易水流:表示对荆轲之景慕。《史记·刺客列传》:“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伯牙与庄周:表示希望有知音者。古《笺》:“《淮南·修务训》:‘是故钟子期死,而伯牙绝破弦琴,知世莫赏也;惠施死,而庄子寝说言,见世莫可为语者也。’高诱注:‘伯牙,楚人。庄子,名周,宋蒙县人。’《后汉书(·尹敏传)》:‘(尹敏)与班彪亲善,……自以为钟子期、伯牙、庄周、惠施之相得也。’”

【赏析】

此诗托言少时远游,而追慕两类古人。其一,伯夷、叔齐、荆轲,取其义。其二,伯牙与钟子期、庄周与惠施,以寓渴望知己。渊明之追慕伯夷、叔齐,另见《饮酒》其二、《读史述》。其追慕荆轲,另见《咏荆轲》。其追慕钟子期,另见《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汤汉注:“伯牙之琴,庄子之言,惟钟、惠能听;今有能听之人而无可听之言,此渊明所以罢远游也。”义士既不可见,知音亦不可得,渊明深感孤独耳。

陶渊明《拟古九首》原文翻译赏析

拟古九首其九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注释】

[1]柯:树枝。

[2]株:露出地面之树根。《说文》:“株,木根也。”徐锴《系传》:“入土曰根,在土上者曰株。”

[3]谁:何也。

【赏析】

此诗曰“山河改”,又言及沧海桑田,似有寓意。究竟何所指,则众说纷纭。余以为此诗乃自述之辞:“忽值山河改”,环境变化也;“本不植高原”,择居不当也。既生不逢时,又不善处世,故难免困苦。

更多陶渊明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