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时间:2024-02-06 09:54

唐诗三百首第296首李商隐的《嫦娥》,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十卷七言绝句。此诗寓意众说纷纭,有哀悼亡人、讥刺私奔、咏女道士、自伤身世等多种看法。诗人原意已无从获知,只知诗人夜半未眠,望月怀想月中嫦娥虽高居琼楼玉宇,远离尘嚣,高洁清静,但夜夜独对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之情应是难以排遣,而这也应正是望月之人的自身处境与心境。

嫦娥作品原文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嫦娥译文注释

译文一

云母屏风上映照着昏暗烛影,天上银河西移晨星渐渐消隐。

月里嫦娥应该后悔偷吃灵药,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哀怨伤心。

译文二

镶嵌云母的屏风上,映照着深深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晨星开始西沉。嫦娥应该懊悔当年偷窃了后羿的灵药吧,如今只能在月中俯瞰着碧海,眺望着青天,夜夜寂寞。

注释

偷灵药:典出。《淮南子·览冥训》,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即嫦娥)窃以奔月。”

《嫦娥》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嫦娥作品鉴赏

赏析一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的心灵独白。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永夜不寐的环境。室内,烛光越来越暗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主人公孤清凄冷的情怀溢于言表。诗的后两句即描写孤寂的主人公的所想。独居广寒宫的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赏析二

嫦娥又写作姮娥,考其前身,当为远古传说中帝夋之妻常仪。帝夋另有妻羲和,为太阳之神,而常仪则是月亮之神,都是远古东夷所崇拜的神灵。嫦娥形象逮周代已有所转化,演变成大神后羿之妻。传说帝尧时十日并出,后羿受天命携妻下凡解决,结果他射杀九日,蒙受天罚,从此无法返回天界。于是后羿往求西王母,得不死之药,准备与嫦娥分食后共享长生,谁料嫦娥因闻如果全服此药,就能返回天上,于是窃而食之,遂飞升入月。

此诗即便因此传说而写就。前半段写景,“云母屏风烛影深”当指嫦娥在天上的居处,已露凄寒寂寞之意,“长河渐落晓星沉”则是天色将明,月将隐去,以示其欲俯瞰人间而不可得也。后半段出议论,当嫦娥度过了一段这般孤清寂寞的日子以后,她终于应该懊悔不该窃取灵药了吧,否则她便可以和丈夫后羿美满地、永远地生活在人间,而不至于每夜仅见“碧海青天”。所谓“夜夜心”,其每夜的心境究竟如何呢?诗人并未明言,而自然意在言外,想必寂寞寡欢会一直填塞着她的心胸吧。

此诗想象奇特,议论也甚精当,但诗人当然不会仅仅复述和评论一段上古传说,他写下此诗,究竟有何用意呢?一般认为,这是喻写闺中弃妇,其寂寞无助一如月中嫦娥。或谓所指为女尼,“应悔偷灵药”是她懊悔不该遁入空门,私未见其可也。倘若这般解释,那么人间一切悔恨都可暗附于此诗了。

我亦疑此诗为李商隐之自悔,悔他当初不该贸然投入王茂元幕中。正如嫦娥窃取灵药一般,原本是为自己寻求进身之阶,如嫦娥之为回归天上,谁料其后却陷入党争的旋涡,且为牛、李双方不喜,就此沉沦下僚,孤独寂寞,大违本愿。如今回想前尘往事,李商隐也定有“夜夜心”之哀叹吧。

赏析三

这首诗题为“嫦娥”,看似描写嫦娥,实际上是写主人公孤独寂寥、境况不佳之时内心的真切感受和独白。

诗的一二句描写主人公所处环境和彻夜不眠的情景。“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近拂晓;“渐”字形象地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则真实地描摹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画面。形单影只的主人公,对着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的心似乎也正随着那晨星逐渐下沉。这两句诗虽然并未从正面刻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但却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他那寂寥哀戚、孑然一身的惆怅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漫漫长夜,天空中最令人瞩目、引人遐思的当属那一轮明月。而明月往往使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主人——嫦娥。嫦娥孤居广寒宫,无人陪伴,在主人公看来,她的寂寞孤单跟自己是一样难以派遣、无处不在的。于是,他心里不禁有了这样的想法:嫦娥肯定日日懊悔当年偷吃了长生不老药,以至于要永远独居月宫,忍受寂寞的折磨。恐怕上彻青天、下穷碧海,这份悔恨与孤寂之情也是难以排遣、无法摆脱的吧。“应”字表达了推测的含义,因为有前几句的铺垫,这种推测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更体现了主人公对嫦娥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感。所以诗的三四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心情的揣测,不如说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然而,这位寂寞独处、整夜未免的主人公到底是谁,是诗人本人吗?诗中并未明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诗中抒发的寂寥悲切之情,以及“悔偷灵药”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含义深远。当时,社会动乱,现实黑暗,诗人身处恶境,却始终致力于摆脱世俗的羁绊,追求一种高尚的境界,可结果往往是使自己更加孤立无援。清高与寂寞历来是一对孪生兄弟,诗人自赏又自伤,既不甘与世俗为伍,又难以忍受寂寞的吞噬。这种难以捉摸的心理,诗人却在此用精炼蕴藉的语言微妙而恰当地阐述出来。诗中所表达的温暖而哀伤的美,很容易引起当时文人雅士的共鸣,这也是诗的典型意义所在。

《嫦娥》原文翻译赏析-李商隐-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嫦娥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

字号:字义山,号玉谿生

籍贯: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作品风格:高华典丽

诗人小传: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十九岁时因文才而受到牛党成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进士及第,旋即被李党成员、泾源节度使王茂元辟为书记,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充当幕僚,终身郁郁而不得志。

晚唐之际,诗风渐颓,是李商隐的出现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风格秾丽,七绝、七律尤为所长。他的很多诗揭露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社会动乱,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更是写得缠绵悱恻,脍炙人口,但部分诗篇也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他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还和李贺、李白合称为“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相关阅读】

更多李商隐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