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怀》原文翻译赏析-杜牧-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时间:2024-02-06 09:39

唐诗三百首第286首杜牧的《遣怀》,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十卷七言绝句。

遣怀作品原文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遣怀》原文翻译赏析-杜牧-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遣怀译文注释

译文一

落魄在江湖常常载酒而行,歌女的腰肢纤细舞姿轻盈。

在扬州十年犹如一场梦境,只赢得歌楼中薄幸的美名。

译文二

我在江河湖海之间,带着酒落魄而行,最喜那歌女轻柔的体态,腰肢纤细,仿佛真能在掌上舞蹈一般。扬州十年,醒来后才知道不过一场荒梦而已,所得到的,只有那秦楼楚馆间的负心薄幸之名。

注释

楚腰纤细:语出《韩非子·二柄》,载:“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掌中轻:语出《飞燕外传》,载:“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薄倖(xìng):负心,薄情,别本作“薄幸”。

《遣怀》原文翻译赏析-杜牧-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遣怀作品鉴赏

赏析一

此诗是作者排遣情怀之作。杜牧在三十三岁之前,由于政治上抑郁不得志,转而纵情酒色,流连于歌楼妓院之中。对这段生活作者深为悔恨,“十年一觉扬州梦”,是诗人饱含着痛苦吐露出来的诗句。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在扬州这十年里都干了些什么?他自我嘲讽说只赢得一个青楼薄幸的美名,含有不堪回首之意。这表明诗人不甘心自我沉沦下去,还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赏析二

杜牧曾为淮南幕府掌书记,常在扬州,“供职之外,唯以宴游为事”。当离开扬州以后,他回想起自己这段生涯,日夕纵酒,流连于秦楼楚馆之间,不禁恍然若梦,因而写下此诗。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是对自己浪费了大好光阴而懊悔,扬州十年,恍惚一梦,梦中有“青楼”美女,“楚腰纤细掌中轻”,梦醒以后,才发觉次次冶游,完全毫无意义,除了在秦楼楚馆留下自己“薄倖名”外,一无所得。所谓“薄倖名”,也就是说扬州妓女们都知道了他杜牧的名字,知道他是冶游的常客,也知道他从来逢场作戏,不会投入自己真正的情感。

但是更往深一层读,此诗中所蕴含的,却并不仅仅是懊悔,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是懊悔。开篇即言自己“落魄江湖载酒行”,因为宦途坎坷,所以离开京城,在江海之间遨游,寄人篱下,载酒而行,但求一醉,不想其他,也无从去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他才被迫流连于秦楼楚馆之间。十年扬州,固然是恍惚一梦,但这梦不是他希望去做的,他希望能够一展长才,但却报国无门,所以才只能以美酒和美色来麻醉自己。刘永济在《唐人绝句精华》中所评深得此诗精髓:“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发为此诗,读来但见其兀傲不平之态。世称杜牧诗情豪迈,又谓其不为龊龊小谨,即此等诗可见其概。”

因此,此诗所要抒发的其实并不是懊悔,而是无边的愤懑和惆怅。

赏析三

这首诗是诗人追忆当年扬州生活的抒情之作。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九年(835年),诗人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儒的幕府任职,居于扬州。当时他三十出头,风华正茂,颇好宴游。从本诗看,他与扬州青楼女子来往甚多,诗酒风流,放浪不羁。故日后追忆,大有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唐人绝句精华》云:“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发为本诗,读来但见其兀傲不平之态。世称杜牧诗情豪迈,又谓其不为龊龊小谨,即此等诗可见其概。”

诗的前两句是诗人对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寄人篱下,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陪伴,放浪形骸。次句借用“楚王好细腰”和“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这两个典故,描写当时放浪不羁的浪漫生活。楚腰,指美人的细腰。《韩非子·二柄》载:“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指赵飞燕。《飞燕外传》云:“体轻,能为掌上舞。”此处用两个典故,表面看似夸赞女子貌美诱人,但细细品味“落魄”两字就能体会到:诗人不满自己寄人篱下、无所作为的境地,因而追忆往日的放荡生活时,并未感到洋洋自得,反而大有悔之不及之感。最后两句抒发感慨:“十年一觉扬州梦”,是诗人由衷的感叹,看似突兀,实际上是前两句诗的延续和发展。“十年”和“一觉”对比鲜明,愈显诗人感叹之深。而这感叹又完全归结到了“扬州梦”的“梦”字上:昔日放荡不羁、声色犬马的生活,表面上喧嚣浮华,实际上沉闷低俗,是痛苦的回忆,是不堪回首的梦……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情绪。诗人回首悠悠十载,扬州往事如梦般虚无寂寥,最终自己一事无成,只留下“青楼薄倖”的“美名”。“赢得”二字,既是调侃,也是自嘲,更是悔恨,其中心酸苦楚,只有诗人自知。最后一句是诗人对自己早年放荡生活的进一步否定。然而,诗人的放浪生活,是与他的仕途坎坷有关的,因此,不能将本诗仅解作“忏悔之意”,还应该看到,诗中也有诗人如梦如幻、一事无成的喟叹。

《遣怀》原文翻译赏析-杜牧-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

遣怀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

字号: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作品风格:豪迈俊爽,拗峭清丽

诗人小传: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内)人,唐代著名诗人。他是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的进士,授职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再任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终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成就,诗、赋、古文都可称为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的特殊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以相应唐朝前中期的李白、杜甫。其古体诗受杜甫、韩愈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重辞采的时代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就此产生了相当多的佳作。后世称其为“杜樊川”,有《樊川文集》传世。

【相关阅读】

更多杜牧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