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26 07:07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 古诗全文

白久在庐、霍,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嵒信频及,许为主人,欣然适会本意。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兼书共游,因有此赠。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景憩霞阁。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翻译译文

译文:

我原本住在四川紫云山,家父与我都一直喜欢道家精神。常常想归隐山林,喜欢空灵沉寂的环境。

离开故乡来到闽越一带寻找大禹等的仙迹。攀登高山,泛舟沧海,又来到庐山霍山修炼。

借助雷声打开人的天耳,远听千里之外;居高阁玩赏霞光云影。很喜欢登高一览美景,也喜爱这种隐居生活。

在三山四岳中度过美好的时光。老朋友元丹丘素来住在嵩山与颍水,高尚的道行连皇家都知道。

不与尘世来往,断绝俗风骚扰,自言山林中人。珍惜山林美趣,不羡慕俗世的欢乐。

突然与真意相偶合,发现天机,便感觉世间的一切都索然无味。你喜欢采撷桂枝的高洁,我也喜欢收纳兰草之清馨。

我的爱人喜欢求仙,我女儿也好道。我们志同道合,相互帮助,一起修炼,一起升天。

注释:

⑶《梁书》:“道风素论,坐镇雅俗。”⑷《楚辞》:“仍羽入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⑹《说苑》: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⑺左思《吴都赋》:“夤缘山岳之岊。”⑼《左传》:四岳三涂。杜预注:四岳,东岳岱,西岳华,南岳衡,北岳恒。盖古称四岳,不兼中岳在内,后世兼中岳而言,故称五岳也。⑽《史记·扁鹊传》:“窃闻高义之日久矣。”⑾《尚书·梓材》:“惟其涂丹雘。”孔颖达《正义》:雘,是采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炳丹雘”即炳若丹青之义。⑿颜延年诗:“芬馥歇兰若。”李周翰注:“兰若,香草,幽兰、杜若也。”⒀金药:金丹,上药也。

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古诗翻译赏析阅读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古诗提要: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诗人的求仙历程,抒写他与元丹丘的情谊以及共同的情趣。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时李白故交元丹丘始隐嵩山,作书邀白前往,白作是诗答谢。郭沫若云:“诗题和诗序不相应,序只言有意应邀,诗题却是已经到了山居,题诗壁上。看来,诗题是后人误加的,诗序即是诗的长题。”(《李白与杜甫》)其说可从。但郭氏及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等均系此诗于天宝九载,有误,当从郁贤皓《李白与元丹丘交游考》,系此诗于李白初入长安返回安陆之开元二十年(732)稍后时,诗序中“举家就之”,当指安陆的家,诗中之“拙妻”当指安陆许氏。

长诗前半部分叙己之生平出处,概括“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人生夙愿。

后半部分赞元丹丘绝迹市朝、养生林湍的高洁情怀,并表达自己欣然受邀,欲携家偕隐之意。

诗中“紫云山”,山名,在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境)西南四十里,李白长于绵州,故云“家本紫云山”。

闽荒,指越中,以其地近闽,故云。禹凿,谓禹穴,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市)。

庐霍,山名,其说有三: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以为庐山、霍山,“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南康二府界内,霍山在今江南庐州界内。”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据引《韩门缀学续编》以为庐山、衡山,“南方衡山一名霍。”

“此诗所云庐霍,盖指庐江、宿松等地。”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以为即指庐山,据引《尔雅·释山》“大山宫小霍。”郭璞注:“谓围绕之。

”邢昺疏:“谓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围绕之,山形若此者名霍。”此处“三山”、“四岳”泛指名山。嵩颍,嵩山颍水之间,此处指元丹丘幽栖之颍阳山居所在。

诗中地名:

嵩山:即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有太室山、少室山、石淙山组成。李白有《赠嵩山焦炼师》、《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送杨山人归嵩山》、《嵩山采菖蒲者》、《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三山:①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曰方壶、瀛洲、蓬莱。李白《古风》(北溟有巨鱼)有“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怀仙歌》有“巨鳌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登高丘而望远海》有“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来日大难》有“海凌三山,陆憩五岳”。《横江词》(其六)有“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有“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赠饶阳张司户燧》有“一语已道意,三山期著鞭”。《金门答苏秀才》有“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有“偶将二公合,复与三山邻”。《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有“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有“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大鹏赋》云:“块视三山”。②山名,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西长江滨。因三山并峙,南北相连得名。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有“三山怀谢脁,水淡望长安”。《登金陵凤凰台》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云:“箫鼓沸而三山动”。

四岳:《左传》昭公四年杜预注:“东岳岱,西岳华,南岳衡,北岳恒。”即指泰山、华山、衡山、恒山。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有“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庐霍:即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山、南障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序云:“白久在庐霍”。诗有“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禹凿:即禹穴,在今浙江绍兴市宛委山。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有“朅来游闽荒,扪步穷禹凿”。

闽荒:此指越中,其地近闽,故云。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有“朅来游闽荒,扪步穷禹凿”。

紫云山:在今四川江油县西。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有“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王琦注:“紫云山,在绵州彰明县西南四十里,峰岳环秀,古木樛翠,地里书谓常有紫云结其上,故名有道宫建其中,名崇仙观,观中有黄箓宝宫,世传为唐开元二十四年神人由他山徙置于此。宫之三十六柱皆檀木,铁绳隐迹在焉。此山地志不载,宋魏鹤山作记,载集中。太白生于绵州,所谓‘家本紫云山’者,盖谓是山欤?”

元丹丘:又称“丹丘子”、“丹丘生”、“元丹”。道隐者,李白一生中最亲密的挚友。大约在开元十六年(728)与李白一起为安州都督马正会接见,见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孟浩然有《送元公归(之)鄂渚》,“元公”当即元丹丘。开元二十年左右李白在长安曾得元丹丘来书,李白写有《以诗代书答元丹丘》表示思念之情。约开元二十二年(734)元丹丘隐于嵩山,李白曾前往同隐,李白写有《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题元丹丘颍阳山居并序》、《元丹丘歌》、《题元丹丘山居》、《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将进酒》等诗。又曾与李白、元演同往随州(今湖北随县)见道士胡紫阳。李白写有《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等。天宝元年(742)请道士胡紫阳至嵩山授道篆,成为他的弟子,天宝二年(743)在西京大昭成观为威仪,见蔡玮撰《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与玉真公主过从甚密。由于元丹丘的关系,玉真公主推荐李白于天宝元年入京,供奉翰林。约天宝三、四载(744、745)元丹丘曾东游蓬莱,后复西归,李白有《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后隐于长安子午谷,杜甫有《玄都坛歌赠元逸人》诗。大约在天宝九载(750)前后,元丹丘隐于唐州湖阳县石门山,李白曾前往探访,写有《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等诗。《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诗亦当写于此时,中有“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疑元林宗即元丹丘。安史之乱后,元丹丘不知去向,李白晚年写有《下途归石门旧居》诗,其中有“将欲辞君挂帆去”中的“君”,疑即元丹丘。李白与元丹丘“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一起共享欢乐和失意,贯串了李白的一生经历。李白的道教思想,显然受到元丹丘的深刻影响。详见郁贤皓《李白丛考·李白与元丹丘交游考》。

更多李白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