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原文翻译赏析-韩愈-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七言古诗 时间:2024-02-06 04:07

唐诗三百首第62首韩愈的《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收录于清人孙洙(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第三卷七言古诗。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作品原文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槌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原文翻译赏析-韩愈-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译文注释

译文一

薄云四处飘散还不显银河,清风吹开云雾月光放清波。

沙滩平坦水波宁静无声影,敬杯美酒相劝请你唱支歌。

你的歌声酸楚歌词也悲苦,没有听完泪水就如同雨落。

洞庭湖水连天九嶷山高峻,湖中的蛟龙出没猩鼯哀号。

九死一生到达这贬谪之处,默默地幽居好像藏身潜逃。

下床怕蛇咬吃饭又怕毒药,潮气毒气熏得人又腥又臊。

昨天在州府门前擂动大鼓,新皇继位要选拔启用贤臣。

赦免罪人的文书日行千里,犯有死罪的一概免除死刑。

被贬官和流放的都被召回,涤除污垢清除朝廷的邪恶。

州官提名赦免观察使压制,遭遇坎坷只能够调往荆蛮。

判司是卑微官职不堪一说,难免遭受鞭打在那尘埃间。

一起被流放的大多已回京,回朝道路险阻难追随攀登。

你的歌声暂且停下听我歌,我的歌声和你绝不是同调:

一年的明月今宵月色最好,人生一切由命并非是其他,有酒不喝怎对得今宵明月!

译文二

纤细的云彩向四方舒卷,银河逐渐隐没,清风吹向空中,月亮展开波浪般的光芒。沙滩平细,水声静息,各种声与影都已消失,我举杯相劝,请你高歌一曲。你的歌声是如此酸楚啊,歌词也正愁苦,我还没能听完,就自然泪如雨下。

你唱道:“洞庭湖直连长天,九疑山如此高峻,到处都有蛟龙出没,有猩猩和鼯鼠在嘶叫。历经千辛万苦,死中求生,才来到这任所啊,默默地幽居着,如同躲避追捕的犯人一般。下地畏惧被蛇咬啊,饮食害怕被下蛊,海风和蛰虫都带来湿热的腥臊臭气。昨天州衙前擂起大鼓,宣告说新皇登基,进用贤才,所以颁发下的赦书一日能行千里远,从斩刑以上,所有生罪、死罪尽皆免除。被贬官的官复原职,被流放的返回家乡,要涤除玉上瑕疵,要扫荡一切污垢,要排斥奸佞,清明政治。可谁想到刺史奏上我等的姓名,却遭到观察使阻碍,遭此厄运,我们只能改官到江陵去。在江陵担任卑微的参军且不必说了,还可能遭迫害、鞭笞,伏倒在尘埃之中。当时一起被贬的同僚大多已经上路返京了吧,这条道路是如此幽暗、艰险啊,真是难以攀登。”

你的歌声且停歇,听我来唱一曲吧,我如今要唱的和你完全不同啊。我要唱:“一年之中,只有今天的月光最好,反正人生的际遇不因别故,只由命运注定,既然有酒,为什么不肯痛饮呢?怎能辜负了这明亮的月光啊!”

注释

张功曹:即张署。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时韩愈与张署皆任监察御史,因天旱向德宗进言,极论宫市之弊,结果韩愈被贬为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县令,张署被贬为临武(今湖南省临武县)县令。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顺宗即位,二月甲子日大赦天下,八月宪宗又即位,再大赦天下。这两次大赦均由于湖南观察使杨凭的从中作梗,二人未能调回京城,而只改官江陵。

属(zhǔ):劝酒。

九疑:山名,又名苍梧山,在今天湖南省宁远县境内。

猩鼯(wú):猩猩和鼯鼠。鼯鼠是一种哺乳动物,形似松鼠,能从树上飞降下来,住在树洞中,昼伏夜出。

藏逃:指到处躲藏的逃犯。

药:这里是指蛊毒,传说南方蛮夷能将多种毒虫放在一起饲养,使之互噬,最后剩下的毒虫便叫作蛊,可用以杀人。

湿蛰(zhé):虫豸藏于土中名为蛰,这里是指蛰虫所放出的潮湿毒气。

搥大鼓:指擂鼓聚集官民,宣布大赦令。

登夔皋:登是进用之意,夔和皋(指皋陶)都是传说中虞舜的臣子,代指贤臣。

大辟:斩首之刑。

州家:州郡的刺史。

使家:观察使,这里是指湖南观察使杨凭。

坎轲:即坎坷。

荆蛮:指江陵,江陵于春秋时属于楚国,楚又名荆,当时中原政权蔑称其国为荆蛮。

判司:唐代对诸曹参军的统称。当时因杨凭作梗,最终韩愈改官为江陵府法曹参军,张署改官为江陵府功曹参军。

捶楚:捶和楚都是古代刑具,并称用如动词,指鞭打。

同时辈流:指曾和韩愈、张署相同遭际,先后遭到流放之人。

天路:登天之路,这里是指进身于朝廷的途径。

殊科:不同类。

明:明月的简称,或即为“月”字之讹误。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原文翻译赏析-韩愈-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作品鉴赏

赏析一

后人点评:

明人陆时雍:每读昌黎七言古诗,觉有飞舞翔翥之势。(《唐诗镜》卷三十九)

韩愈是个非常有志向的人,不但有精忠报国之心,而且具有革新政治的才能。唐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与张署向唐德宗直言规谏减免关中力役与赋税,惹怒了权贵,二人同时被贬到南方。直到唐宪宗继位大赦天下之时,他们依然不能返回中央担任职务。知道改官的消息后,韩愈的心情十分复杂,因此便借中秋月圆之夜,饮酒吟诗,抒发情怀,写下这首诗,并赠给遭遇相同的张署。本诗用接近散文化的技法,描述了韩愈和张署主客二人互相吟咏的诗句:张署的“君歌”及韩愈的“我歌”。诗题虽然是“赠张功曹”,但韩愈并没有重“我歌”而轻“君歌”,相反,将“君歌”作为描述重点,借张署之口,抒发了自己心中的苦闷。

诗的开篇“纤云”四句描写主客饮酒的环境。在这种情境下,两个遭遇相同的友人怎会不把酒痛饮、放歌抒怀呢?描写完中秋夜的环境后,诗人以“一杯相属君当歌”将笔锋一转,转写友人的悲壮之歌。这是整首诗的重要部分。“君歌”一句是诗人听歌时的感受:歌声酸楚,歌辞悲苦。“不能听终泪如雨”一句,说明诗人和友人心境一样,因而被深深感动。在“君歌”中,诗人先是描述了奔赴南方路途中所遭受的苦难,终于到达官所后,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然后又写南方偏僻之地毒蛇很多,连“下床”都感到害怕,更不用说出门走动了;另外,南方还有蛊药之毒,误食会中毒,所以饮食上需格外留心;还有那湿热腥臭的“海气”,也让人难以忍受。这一长段对恶劣自然环境的夸张描述,也是诗人当时政治遭遇和生活境况的真实写照。

以上几句描写被贬生活的诗句,基调是低沉忧伤的。下面,诗人宕开笔锋,用充满激情和欣喜的语句,颂扬大赦令的公布施行,使诗情变得跌宕起伏。诗人先是描写了公布赦书时热闹的场景,表现了内心的欢喜。尤其是赦令中说“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自然令诗人和友人觉得返京有望。写到此处,诗情又发生转折。因为遭到观察使的压制,他们仍无法返京任职。“只得”两字,将诗人和友人那种既心有不平又无能为力的心情,充分体现了出来。诗人和友人被迁调到“荆蛮”之地,担任“判司”一类的小官职,职位小到会经常遭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样的处境,他们不禁感慨道:“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是说政治局势仍十分凶险。在上述几句中,诗人通过张署的歌,吐露了自己内心的愤懑。这几句写得生动具体、酣畅淋漓。诗人既然已借他人之口消除了心中的苦闷,就不必再费笔墨表达自己的慨叹了,因此以“君歌且休听我歌”两句接转,引出自己的看法。表面上看,最后三句诗平淡无奇,事实上却是全诗用力最重、最为精妙之处。诗人从自身的经历中深切体会到仕途升降,福祸不定,个人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的现实,因此“人生由命非由他”一句,寄托了诗人深深的慨叹。诗人表面说一切由天命决定,实际是因为有很多难以言表的苦衷。在后三句中,诗人情绪仿佛从哀伤转为了豁达。他声称:在这中秋之夜,明月高悬,若不开怀畅饮,就辜负这动人的月色了!其实,诗人是想借酒消愁,暂时忘却心中的烦忧。因此,这豁达只是故作豁达罢了。短短几句,看似平淡,实则语意浓厚,言词浅近而意旨深远。在诗人欲言又止的背后,别有一番意味值得读者细细体会。从情绪上看,诗人从被贬的忧伤到大赦的欣喜,又从欣喜转为迁调“荆蛮”的愤恨,最后在无奈中故作豁达,可谓情绪跌宕起伏。全诗章法曲折多变,诗意婉转而含义深刻。从结构上来看,篇首与结尾以酒和明月遥相呼应,简练空灵,令结构整齐严谨,也使本诗的意境更加悲凉。

赏析二

韩愈、张署被贬出外官,遇上大赦,本来应该返回朝中的,却被杨凭所阻,只是改官荆州而已,内心自然愤懑不平,而又兼具沮丧失望。唐代以中央官职为重,地方官职为轻,况且二人原任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品秩虽不高,权力却颇重,他们能够直接上奏德宗论宫室之弊,请减免关中税、役,由此即可见其一斑。后来两人被贬为县令,一在广东、一在湖南,在当时都属晚开发的“蛮荒之地”,再改官荆州,虽然相对接近都城,也不再“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但仅为法曹参军和功曹参军而已,正如诗中所说“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总体而言,境况可能还要低过偏远地区的县令。由此观知,两人的心情当极不佳,这在诗中也有很直白的反映。

但是韩愈却并未直接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烦恼,而是借张署之口说出。所谓“君歌声酸辞正苦”,未必张署真有作歌或作诗,可能是正当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一双失意人对坐愁饮,互发牢骚,因而韩愈写诗相赠,将张署言中之意以诗歌的形式表述出来。张署官湖南,韩愈官广东,地更偏远,则张署之言,也正是韩愈内心所想要倾诉的。

开篇两句极空灵澄澈,气魄也大,显见宗师手笔。然后即在万籁俱寂的夜深“声影绝”之时,引出所谓张署之歌。“洞庭连天九疑高”是点出湖南之地,“蛟龙出没猩鼯号”指蛮荒僻远,野兽成群,“十生九死”指路途艰险而遥远,“如藏逃”指被贬时心境的凄惨,“下床畏蛇”两句更极言为官僻壤的艰辛。好不容易“州前搥大鼓”,朝廷发下大赦令来,于是两人都幻想新帝会“登蘷皋”,会“涤瑕荡垢清朝班”——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现实的残酷很快将打碎这个大梦,而在梦醒后再作此语,却分明隐含着浓厚的讽刺,可见朝班未清,污垢仍重。此为一扬,随即便收抑,因为“使家”的阻挠,两人改官江陵,以“荆蛮”二字指代江陵,是指此亦蛮荒之地也,比湖南、广东好也好得有限,而不仅改官仍在蛮荒之地,而且“判司卑官不堪说”,则更见凄楚无望。继而再与“同时辈流”相比,他们都遇赦回朝了,为何我们的“天路”会如此“幽险”,竟“难追攀”呢?至此牢骚发完,怨恨吐毕,韩愈所虚构的张署之歌也就唱罢了。

诗的结尾,又将此前种种愤懑重新一翻,韩愈说他的想法和张署不同,他只觉得不能浪费这大好月明之夜,反正“人生由命非由他”。表面上看来,此结局充满了及时行乐的颓唐气息,是诗人在无可奈何下的自我麻醉,故将一切坎坷都归之于命运,但倘若真是如此,前面正不必用如此大的篇幅来写所谓张署之歌了。这一结尾,其实是诗人苦之极处反言乐,怒之极处反以笑面对之,是愤懑到了极点的表现,所谓“人生由命”云云,都可以看作是反话,是对时局最激烈的控诉。而且全诗以明月为始,再以明月而终,遥相呼应,章法天然浑成,也足见韩愈的大家手笔。

最后再说说此诗的平仄和用韵。无论诗歌还是文章,最早都从民间而来,重内容和轻形式,后来文人产生,逐渐地更重形式而往往内容空洞无物,韩愈所主张的古文运动,就是要革除这一流弊,对此,他在诗上也有其独到创新。格律诗严谨的句式、平仄和韵脚,是在唐代完善的,唐代种种古诗也受其影响,为了追求声调的谐美,偶尔也会采用律句(与格律诗的平仄运用相同),如前所述,在韵脚的采用上,也会形成某些独特的规则,比如平仄韵交替互换。但是韩愈的诗,包括这首《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也包括上一首《山石》,却似乎故意剔除律句,换韵也毫无规律,特意要形成一种重拙而古朴的风格。这种特色倘若走向极端,也会产生诘屈聱牙的弊病,但以韩愈的古诗来说,还并无这种现象存在,不过不失——韩文也是如此,古文运动八大家的文章,大抵如此。

赏析三

此诗写于唐宪宗永贞元年(805)。宪宗李纯继位时大赦天下,但前三年因上书被贬官的张署和韩愈,未被调回长安,最后被改职任江陵府长官僚属;韩愈任法曹参军,张署任功曹参军。这再次打击,使韩愈极为愤慨苦闷。本诗就是为此事而写。作者用夸张手法描写边远地区的环境:山高水险,蛟龙出没,毒蛇横行,潮湿腥臊。不仅如此,大赦以后,诗人仍遭不幸。酸楚的歌声有力地抒发了无辜遭贬和仕途坎坷的愤懑。

这首诗以散文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不用譬喻,不用寄托,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共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贞元十九年(803),天下大旱,百姓贫苦,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劝谏减免徭赋,触怒德宗,两人同时被贬南蛮。至宪宗即位,大赦天下,他们仍不能回京,被改调江陵(今属湖北)作曹参军。韩愈听到此消息后,心情复杂,借中秋和张署对饮赋诗之际写下这首诗,一抒情怀,并将此诗赠给张署。

本诗可以分为三部分来赏析。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八月十五日夜两人对饮的环境。天高云疏,明月当空,凉风习习,万籁俱寂,在这样清冷寂静的月夜,诗人和张署两人举杯痛饮,心中是何等的凄凉。为了打破沉寂,韩愈邀张署诵诗。“一杯相属君当歌”句,引出了张署的悲歌。

第二部分(从“君歌声酸辞且苦”到“天路幽险难追攀”),写张署诵歌。首先总体评价了张署的歌声酸辞苦,使人“不能终听”就“泪如雨”。表明两人的心情是一样的酸楚。

张署的歌,首先写被贬南迁时遭受的痛苦,跋山涉水,山高水阔,路途遥远,蛟龙出没,野兽哀号,环境荒凉险恶,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贬所。而贬所环境也同样恶劣,整日“幽居默默”好像是个逃犯。下床畏毒蛇,下床都这么困难,更不用说远行了。食怕中毒,空气中弥漫着湿蛰腥臊的气味。这段叙述表明两人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语言悲伤。

接着笔锋一转,写到让人激动欢欣的大赦消息。宣布赦书那天,鼓声隆隆,“赦书一日行万里”的场面热烈,节奏欢快,体现出张署兴奋的心情。听到大赦令宣布:“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使两人感到前途突然出现了光明,回京有望了。但是,诗情又一转折,虽然大赦令写得清清楚楚,赦免人负的名单中也有他们的名字,但“使家”阻挠,他们还是不能回京。最后“移荆蛮”、“只得”,表现了两人心中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转移“荆蛮”,职“判司”小官,位卑人轻到受长官鞭打的境地。面对这样的处境,张署感叹道:“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这部分是诗文的主题,文势波澜起伏,震荡人心。

第二部分诗人借张署的歌,抒发了自己愤懑不平之情。接着,第三部分(从“君歌且休听我歌”到“有酒不饮奈明何”)写诗人的议论。“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二句,自然转到诗人的议论。今夜明月最好,人生命运天注定,我们不能左右,值此良宵还是开怀畅饮吧。可见诗人已经看透宦海沉浮,难以掌握自己命运,于是,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天,自我排解,用酒消愁,暂时忘记烦恼。这三句话中深藏的苦楚,溢于言表,结尾看似旷放,也是深含无奈。“一年明月今宵多”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

这首七古,以主客唱和结构全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倾诉,别有特色。语言沉郁雄浑,感情酸楚悲伤,情节波澜起伏,结构完整,意境悲凉,意蕴深远。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原文翻译赏析-韩愈-七言古诗-唐诗三百首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

字号:字退之

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

作品风格:奇崛雄浑

诗人小传: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因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誉。

韩愈早孤,由其嫂郑氏抚育长大,贞元八年(792年)中进士,因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再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唐顺宗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始终不得志。后来韩愈随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乱平,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因上疏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回朝后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直至去世。

韩愈作文,认为“道”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并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杜牧把韩文与杜(甫)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韩愈更与柳宗元等并列“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的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他还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

【相关阅读】

更多韩愈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