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水仙子》八月十六日有怀寄京师两儿原文赏析-明代杨廷和散曲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0 19:51

【双调·水仙子】八月十六日有怀寄京师两儿作品原文

【双调·水仙子】八月十六日有怀寄京师两儿

杨廷和

百般忧念百般难,一度书来一度宽,经年间阻经年盼。

利名途祸患端,做闲官只守闲官。

常记三缄口,常怀一寸丹,怕人情翻覆波澜。

《双调·水仙子》八月十六日有怀寄京师两儿原文赏析-明代杨廷和散曲

【双调·水仙子】八月十六日有怀寄京师两儿作品赏析

此曲表达了作者对远在京师的儿子的牵挂及寄语。“百般忧念”表明忧念的内容不只是一两项,“儿行千里母(父)担忧”,子女远在异乡,身体、事业、家庭等等,无一不是父母挂念的内容,所以“百般忧念”四字看似平常,却情真意切,实为天下父母心的写照。“百般难”表达了身为父亲的无奈,作者虽然忧念其子,但碍于距离及其他各种限制,并没有办法替儿子排忧解难。“一度书来一度宽”写收到儿子来信,获悉平安暂时宽心的情形,这一句也十分准确、形象地传达出了天下父母的共同心理。“经年间阻经年盼”表达了作者盼望与儿子团聚的急切心愿,同时也抒发了不得不天各一方的无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分别在同一句话里反复地使用了“百般”“一度”“经年”等词,这样安排无疑加重、强化了思念、担忧及无奈的程度。曲子的前三句着重表达的是作者对儿子的思念、牵挂,曲子后面的内容则是写作者对儿子的寄语、嘱咐。作者的交代主要有两点:其一,安守闲官之职,不必去追名逐利,因为“利名途”正是“祸患端”;其二,为人不可全抛一片心,懂得保持缄默,只因言多必失、人情翻覆难测。作者的两点嘱托的确十分吻合现实社会的生存哲学,其“护犊”之心于此显露无遗,其情自然可悯。

不过,诸类话语出自一位品格端方、宦海沉浮多年的知识分子之口,其中传达出的愤懑与凄凉感又是不言而喻的。古人在入仕前几乎无不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岂肯甘心于“做闲官只守闲官”;古人视“立德”为立身行事的准则,是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又岂肯奉守“常记三缄口,常怀一寸丹”的“缩头”哲学?然而宦途险恶、人心叵测,现实世界显然难有理想主义者的立锥之地,所以作者才不得不如此“示儿”。不过,作者之子——大文学家杨慎显然并未将父亲的劝告听进去,在嘉靖三年“议大礼”的轩然大波中,杨慎与众耿介之臣“跪门哭谏”,竟遭廷杖,并被流放至云南长达三十余年。念及此,作者想必心疼不已,但内心深处未始没有几分自豪吧?

整支曲子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朴素,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语言亦亲切自然,十分妥帖地表现了一位父亲的复杂心声。

(庄逸云)

《双调·水仙子》八月十六日有怀寄京师两儿原文赏析-明代杨廷和散曲

【双调·水仙子】八月十六日有怀寄京师两儿作者简介

杨廷和(1459—1529),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人,杨慎之父。官至礼部尚书,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出任首辅。世宗嘉靖三年(1524)因“大议礼”忤帝意被遣归故里,嘉靖八年(1529)病逝于四川新都。有《杨文忠公三录》《石斋集》《乐府余音》传世。

《双调·水仙子》八月十六日有怀寄京师两儿原文赏析-明代杨廷和散曲

更多杨廷和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