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北宋·欧阳修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4 02:23

醉翁亭记原文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北宋·欧阳修

醉翁亭记注释

环:环绕。

林:树林。壑:山谷。

蔚然:茂盛的样子。

山:沿山路。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随山转。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紧靠。

作:建造。

名:用作动词,取名。

意:情趣。

得:领略。寓:寄托。

若夫:至于。霏:雾气。

云归:烟云聚拢。暝:昏暗。

芳:花。发:开放。

伛偻:驼背,这里指代老年人。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渔:用作动词,捕鱼。

洌:清醇。

野蔌:野菜。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错杂交互。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

醉翁亭记译文

译文1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美丽,远远望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就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醉翁的号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有时太阳升起,山林中雾气散尽;浮云归来,岩洞里暮色苍茫。黑暗与光明交替变化的,那是山中的黎明与黄昏。野花怒放发出清香,树木茂盛深秀成荫,风爽霜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四季的景致变化。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而酒色清冽纯净。山中野味、野菜,交错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的酒宴。酒宴上饮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哗,宾客们欢乐极了。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靠在宾客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只见人影散乱,是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阴暗起来,阵阵鸟鸣声忽上忽下,那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不知道人们的快乐。人们只知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太守是把能使人们快乐作为快乐的啊。在酣醉的时候能与人们一起快乐,酒醒之后又能写文章叙述这些事情的人,那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啊。

译文2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其中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那座,就是琅琊山。进山步行六七里,渐渐能听到水缓缓流动的声音,水从两座山峰之间流淌而出,这就是酿泉。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看见泉水的上方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这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雅号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们在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点就醉了,加上年纪又最大,所以自称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美景。这游山玩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中又寄托在酒中的。

太阳升起后树林里的雾气消散,到傍晚时分,烟云聚拢,山石洞穴又一片阴暗,这明暗的变化,就是山间的黎明和黄昏。春天野花开放发出清香;夏天树木枝繁叶茂,投下一片浓密的绿荫;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滴落,石块显露;这就是山间四季的景象。清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象都不同,游玩的乐趣也无穷无尽。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回应,老人和小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的百姓出游的情形。到溪里边上捕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而酒色清;各种野味山菜,杂乱地摆在地上,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动听的音乐,投壶的中了,下棋的胜了,就罚输的喝酒,于是酒杯酒筹错杂地放着,有的坐着,有的站起,大声喧闹,这就是宾客们在尽情欢乐啊。那个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他们中间的,就是太守。

过了不久,太阳即将落山,人影散乱,这时太守回府而宾客们也跟着回去。树林逐渐变得昏暗,鸟鸣声上上下下响成一片,这是游人离去了,而鸟儿开始欢唱了。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山玩水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喝醉了,能和大家一起享受这种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些快乐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的欧阳修啊!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北宋·欧阳修

醉翁亭记赏析

赏析1

本文作于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曾追随范仲淹进行政治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滁州。滁州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欧阳修虽然仕途失意,但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在滁州时虽自号“醉翁”,但把这个地区整顿得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他的心思并不是只在山水间,更多的是他把心思都放在了一方百姓身上。

本文是欧阳修的传世之作,写得极为简练娴熟,富诗情画意,是我国古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文章交代了醉翁亭的环境位置、名称由来和山间早晚四时的景色变幻,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然后写滁州百姓游览和太守宴饮的情景,百姓生活得欢乐而恬静,使自己置身于这种闲适的环境中,进而把山光、水色、人情、醉态等景象呈现在同一幅画卷上。

末尾一段,作者再次围绕“乐”字展开。鸟之乐,山林之乐,人之乐,太守之乐虽各自叙笔,实则已经融为一体了。

作者虽遭贬谪,却能在纵情山水中找到快乐,这就是人生一大幸事。由此我们看出,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并非只有做官是最好的选择,只要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那么生活就处处充满喜悦和希望。

赏析2

欧阳修在庆历五年(一○四五)因言事获罪,贬谪为知滁州军州事。翌年疏凿水泉,并辟地修建丰乐亭,作《丰乐亭记》云:“修之来此,乐甚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后来为琅琊山僧智仙所修筑的亭子命名为醉翁亭。《醉翁亭记》作于庆历六年(一○四六),作者四十岁。《题滁州醉翁亭诗》亦云:“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但爱泉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山花纵能笑,不解与我言。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庆历八年由滁州徙知扬州。现在醉翁亭尚存,其中欧阳修手植梅为全国四大梅寿星之一,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碑堪称稀世至宝。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亦为四大名亭之首。

《醉翁亭记》是一篇游戏文章。欧阳修豪迈豁达,没有将人生的逆境放在心上,就是在贬谪之中,他还是从容面对,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虽以“醉翁”为号,究竟是醉呢,还是醒呢?读者心中自有判断。

所谓游戏文章,是因为本文有些特点,过去都很少看到。例如文中结句的地方,往往都用上了一个“也”字,连用了二十一个,有判断的语气,并不令人感到累赘,所以在译文中用了一个现代的“了”字,以作对应,结果文句都很通达顺畅。此外,山僧智仙请欧阳修为亭子命名,他身为滁州州官,也就当仁不让,以自己的别号“醉翁”来给亭子命名了。因为有了这篇好文章作衬托,写出了滁州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大家也就乐于接受了,千百年来没有任何异议,可见欧阳修作为父母官,还是深得民心的。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更不客气的说出自己的籍贯和大名:“庐陵欧阳修也”,相当自信。更厉害的,是末段说的“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那更是敢于以文章自负了。这真是一篇充满奇趣的游戏文章,行云流水,无心为文,是在半醉半醒之间,渲染出一个最真实的、无拘无束的,甚至官民共享、禽鸟共融的心灵境界,还带出了“北宋风流”。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北宋·欧阳修

更多欧阳修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