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赏析-宋代欧阳修古诗-如画风光醉晚春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4-16 10:51

丰乐亭游春三首作品原文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丰乐亭游春三首作品赏析

“树”用“交加”来形容,可见枝柯交错,叶茂荫浓;加上“绿”字来修饰,表明郁郁葱葱,生机蓬勃。无疑,写“树”是诉诸视觉形象的描画;可是写“鸟”呢,既不是写它在枝间跳跃,也不是写它在叶底低翔,而是写它的“啼”声。细细一想,诗人之所以把它改成听觉形象,还不是为了从侧面来表现这株大树的枝繁叶茂?正因为枝叶浓密,所以人们只能听到鸟儿们婉转的歌唱,根本无法看清栖息在哪个枝头。

“风”前着上一个“晴”字,当然是指晴空丽日,碧天如洗,春风袅袅,吹面不寒;再用“荡漾”一形容,不但摹状出微飔拂面的和煦温柔,也传达出轻抚肌肤的怡情惬意。晚春是“落花”时节,姹紫嫣红的百花纷纷告别枝头,诗人不说“落”,而说“飞”,活画出在骀荡春风中轻盈飘荡,如翔如舞的倩姿,为晚春风光平添一些活泼灵动与缤纷靓丽!

开章两句,诗人为我们绘出的是一幅有声有色、热闹秾丽的晚春图。

乍一看,这第三句仿佛是对前两句内容的归纳和概括,仔细一琢磨,诗人不说“鸟啼”而说“鸟歌”,不说“花落”而说“花舞”,把这一昭示季节交替的自然现象,比喻为可以使人赏心悦目的轻歌曼舞,对这个人人习见的晚春风景倾注如此深情,不正好表现出诗人心头的喜悦么?

“太守”,当然是诗人自指。他说“醉”了,是被“鸟歌花舞”的美好风景所“醉”呢,还是被醇醪佳酿所“醉”呢,也许兼而有之吧。是啊,凭“太守”的坦荡襟怀,又值此良辰美景,能不“醉”么?诗人在同一时期写的另一篇散文《醉翁亭记》里就说“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看来诗人真的是“醉”了。

最后一句却耐人寻味——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话从表面看只是醉了一天,其实是整整醉了一个春天。要不然,怎么会说“醒”来之后春已归去呢?

如果我们细细地琢磨,这正是诗人构思的妙处,也是诗意的深处:从浅层次来看,似乎只是说,到你酒醉方醒的时候,不知不觉间春已悄悄消逝;其实,它的潜在意思无疑是在告诉人们:春光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时不我待,稍纵即逝,难道我们不应该倍加珍惜么?

这样看来,前两句景物描写是为后两句感慨抒情作好铺垫;后两句反言见意,借醉酒表达惜春的情怀,这,不正好紧扣了“游春”的诗题?

诗作者欧阳修曾参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的“庆历新政”,因为受到政敌攻讦,离京外任,被贬出知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庆历六年(1046)六月,在滁州西南丰山北麓琅琊山幽谷泉上,建起一座丰乐亭,既庆丰年之乐,又表示与民同乐,显示出诗人虽遭贬黜,却并不以个人进退为意的豁达襟怀。这首诗以“游春”形式出之,无疑,正是为了表达爱春惜春的主旨。

丰乐亭游春三首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知谏院,知制诰,因拥护范仲淹新政,贬知滁州,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后新法,贬官,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更多欧阳修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