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东击西的意思,三十六计第六计声东击西的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2-13 08:39

声东击西作品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声东击西作品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主也。

汉末,朱儁围黄巾于宛。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儁自将精兵五千,掩东北,遂乘城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

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声东击西的意思,三十六计第六计声东击西的故事

声东击西原文译文

使敌人处于心迷神惑、行为紊乱、意志混沌的状况,不能判明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这是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的一种征兆,这时就要利用敌人心智混乱、无主张的时机将其消灭。

声东击西按语译文

西汉景帝时,七国叛乱。汉将周亚夫固守城池,拒不出战。吴王刘濞带兵攻打城池的东南角,周亚夫却命令加强西北面的防备;不久之后,吴王刘濞的精兵果然向西北面发起了进攻,于是刘濞的军队没能攻入城池。这是面对敌人能够意志不乱,镇定自若,沉着应战的结果。

东汉末年,朱儁包围了宛城的黄巾军。他在城外垒起一座土山观察城内的形势,当他击鼓进攻西南角时,所有的黄巾军都马上到西南面进行抵抗;在这种情况下,朱儁亲自率领5000精兵,突然袭击东北角,于是乘着城内空虚而攻入。这是由于敌人神志慌乱,不能正确预料和判断战场形势的结果。

然而声东击西的计策,必须根据敌人的意志是否混乱来决定。敌人意志混乱时,运用这一计谋就能取胜;敌人不慌乱而有准备时,运用这一计谋将是自取灭亡。因此这是一条十分冒险的计谋。

声东击西的意思,三十六计第六计声东击西的故事

声东击西作品注释

敌志乱萃:使敌人处于混乱状况,无法防范,从而乘机给予打击。出自《周易·萃》卦中的《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萃》卦中的《彖》辞说:“萃,聚也。”萃,即聚集的意思。

不虞:未预料到。

坤下兑上:《萃》卦为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坤,坤为地。象征聚集,如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这里比喻意外的变化。

主:主导,指挥。

七国反:西汉景帝采纳了御使大夫晁错的建议,削藩限制诸侯王的势力。吴王刘濞联合楚、胶西、胶东、菑川、济南、赵等六个诸侯,以“诛晁错,清君侧”为由,发动兵变。汉景帝腰斩晁错之后,叛军仍然直捣长安,汉景帝任用周亚夫用武力平定了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陬:角落。

掩:突然袭击。

声东击西计名探源

此计语源不详,在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如:吕尚在《六韬·文韬·兵道》中说:“欲其西,袭其东。”韩非在《韩非子·说林上》中说:“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刘安在《淮南子·卷十五·兵略训》中说:“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杜佑在《通典·兵典》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刘基在《百战奇略·声战》中说:“凡战,所谓声者,张虚声也。声东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

声东击西的意思,三十六计第六计声东击西的故事

声东击西经典实例

实例一:毕再遇智败金军

1206年,南宋将领毕再遇和镇江都统陈孝庆决定联合攻打当时被金军占据的泗州城。身在泗州城内的金军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关闭了城门,并加强了防范措施。看到金军接二连三的动作,毕再遇知道金军已探听到宋军将进攻泗州城的消息,于是与陈孝庆商量改变进攻的时间,打金军一个措手不及。

当到达泗州城时,毕再遇发现泗州城不大,却分为东、西两城,于是心生一计。他命人把所有的战船和武器装备全部转移到西城外,假装要全力攻击西城,然后再亲领主力部队偷袭东城。由于金军主力都被引到了西城,东城的防守自然就十分薄弱,不久之后,东城便陷落了。

攻克东城以后,毕再遇又乘胜率军进攻西城。一边竖起宋军大旗,军鼓齐鸣,制造声势;一边向金军喊话,劝其投降。腹背受敌的金军见东城已失,便毫不抵抗地献城投降了。

实例二:邓小平“葫芦计”破敌军

1947年冬天的一个夜里,驻扎在黄河南岸的国民党军队哨兵,借助探照灯,突然发现一排排戴着钢盔的士兵正从北岸潜渡过来,于是马上上报师部。国民党师长命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只要这支渡河部队进入火炮射程之内,就马上开火。等到渡河部队渐渐逼近南岸时,国民党师长一声令下,枪炮齐发,激起万千水柱。顿时,河面上钢盔炸裂,鲜血飞溅,染红了大片河水。

正当国民党军洋洋得意之时,其阵地后方突然响起了一阵猛烈的枪声。国民党军腹背受敌,顿时乱了阵脚。很快,国民党军就被击得溃不成军,国民党师长也被活捉了。原来,这是邓小平的一条计谋——“葫芦计”,他首先让我军主力趁着夜色,从黄河上游乘船和木排潜渡黄河,然后迂回至敌人背后,实施突袭。而国民党哨兵发现的“渡河部队”,其实都是假的,它们只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钢盔,只不过每一个钢盔的下面都绑着一个葫芦,每个葫芦上又都系着一个灌满红色水的猪尿泡。

实例三:蒙哥马利智破阿拉曼防线

1942年秋,蒙哥马利将军率领英军抵挡住了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的猛烈进攻,并计划沿阿拉曼防线展开反攻,一举夺取北非战役的最后胜利。

阿拉曼防线从地中海岸一直绵延到广漠的内陆沙海,全线长达40英里,唯有北段地区可进军。为减少损失,顺利完成反攻,蒙哥马利仔细斟酌之后,制定出了“声东击西”的战术。

蒙哥马利一方面巧妙地伪装准备北面进攻的部队,同时命令其余士兵以缓慢的速度向南推进,以掩德军耳目。另一方面,他又让人在南部铺设一条长达20英里的新水道,并修建了模拟泵房、高架油箱、加油站、浅蓄水池等,还在那里摆满了“军车”和“军用物资”,从飞机上往下看,这里完全是一个阵地,且阵地里的士兵都在忙碌地进行着进攻前的准备。蒙哥马利的精心布置,终于让隆美尔上当了。隆美尔认为英军很有可能会在南部开战,于是他把旗下一半的坦克调到了南部。

1942年10月23日晚,蒙哥马利命令在阿拉曼防线北面和南面的英军同时发起进攻,而德军仍不知哪面是主攻方向,只能两头应付。突然,早已隐蔽在前沿阵地的英军从北面发起最猛烈的进攻。直到这时,隆美尔才知道蒙哥马利的真正目标,连忙重新部署兵力,可为时已晚。英军很快就突破了阿拉曼防线,取得了全面胜利,并乘胜夺取了北非战役的最后胜利。

更多三十六计的诗

阅读排行